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青春到白发,他用铁轨丈量家国——致敬孝昌九旬铁路老兵尤嘉寿

云上孝昌  2025-05-05 08:43:22
分享到:

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的一座普通小院里,95岁的尤嘉寿老人时常坐在小院门口的藤椅上,眺望着远方。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到横跨亚非大陆的铁路长龙,这位老兵用一生诠释了“铁血丹心”的深刻含义。

烽火岁月:保家卫国的青春誓言

1949年11月,19岁的陕西青年尤嘉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两年后,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那时候没想过生死,只知道身后是祖国。”回忆峥嵘岁月,老人目光如炬。1953年停战后,他所在的部队接到特殊任务——脱下军装,拿起铁镐,成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辗转南北:铁轨延伸处即是故乡

1954年,尤嘉寿所在的182师55团整体转制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从成渝铁路到宝成铁路,他随工程指挥部辗转奔波,“哪里开山架桥,帐篷就扎在哪里。”“结婚那天,我们俩简单扯了个证,就算是完成了仪式。”妻子杨翠华回忆道。

跨洲远征:在非洲大地浇筑友谊

1972年的春天,45岁的尤嘉寿接到特殊调令——赴非洲参与坦赞铁路建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达累斯萨拉姆的烈日下,他和战友们带领当地工人攻克沼泽地段施工难题。“非洲兄弟管铁路叫‘自由之路’,我们修的不只是铁轨,更是情谊。”两年援建期,他和战友每个月只靠家书撑起信念,却为祖国换回无数国际赞誉。

扎根花园:半生漂泊终有归处

1986年,尤嘉寿在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光荣退休。这位把青春献给铁轨的陕西汉子,最终在妻子的故乡孝昌县花园镇安了家。如今,他的案头摆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和坦赞铁路竣工铜牌,门口种满妻子最爱的月季。“这辈子亏欠家人太多,”老人轻叹,“但看着国家铁路网越来越密,很骄傲!”

时代回响:车轮滚滚见证山河巨变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尤嘉寿见证了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史,“以前修铁路靠人扛马拉,现在咱们的盾构机能在水下挖隧道。”说起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老人如数家珍。记者和同事、朋友常来听他讲故事:“尤老说他的命是铁道钉‘钉’出来的,我们这代人要把钉钉子精神传承下去。”

夕阳西下,老人总会让小儿子带他到孝昌新修建的花园火车站广场静坐片刻。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中,他仿佛又听见鸭绿江畔的军号、秦岭深处的开山炮,还有东非草原上“拉菲克”(朋友)的欢呼。这绵延万里的铁轨,正是他写给祖国最深情的家书。

记者:吴荣  杨艳容

一审: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