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宁 | 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赤壁巧借“东风”提质赋能 游客沉浸体验梦回三国
近期,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湖北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全新设计的文旅主轴,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赤黄红”荆楚文化旅游线路的赤,指的是咸宁赤壁市。赤壁文旅资源丰富,拥有“三国文化”和“万里茶道文化”两个世界级IP,是“赤黄红”旅游线路的重点点位之一。“五一”期间,“全域焕新”打造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吸引了广大游客慕名而来,让游客沉浸于千年历史的魅力之中。
最近,全球首部沉浸式三国实景剧《赤壁·借东风》在三国赤壁古战场震撼上演。随着“借东风”号令,主剧拉开序幕。现代视角的说书人用年轻化语言解构“空城计”“苦肉计”“草船借箭”等典故,串联观演动线,让现场近两千名观众仿若置身古战场。
游客 周娟: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历史和现实出现了联动,好像穿越了历史一样,让我真的品味了一次原汁原味的三国文化盛宴。
游客 金辉:非常震撼!表演也是非常完美的,让我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三国赤壁的故事。
据了解,该剧通过“散点表演+主剧演出”的方式,分为街区“入城篇”“市井篇”“军营篇”和主剧“战争篇”四大篇章,演出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艺术形式,以“赤壁借东风,你我皆英雄”为主题,互动创新形式,完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赤壁·借东风》导演 罗可歌:街区设置了大概有十多个点位的表演,有NPC互动,慢慢地让你代入感。18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有赤壁之战,熊熊大火把曹军打败,1800年之后,我们赤壁借东风点燃这把火,一定会把整个赤壁的旅游市场给烧起来。
为提升游客体验,赤壁在演艺与互动上下足了功夫,投资1.44亿元打造“东风街”沉浸式街区,游客可通过角色换装、情景互动、阵营任务等丰富形式,深度体验三国时期不同阶层的生活场景,实现“可逛、可玩、可消费”的沉浸式文旅体验。
湖北鼎途文旅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廖国平:打造的是一个能够把客人留下来,住下来,然后能够参与进来。覆盖的是几乎全国的全年龄段的客户群体,我们的三国文化、赤壁文化是个很大的IP,我们想把它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在文旅产品创新上,赤壁市邀请专业团队设计开发“赤壁1818”“赤壁三国萌娃”等15个系列53种特色文创产品,并与知名企业跨界合作推出联名商品。景区内十大文创点同步开放,通过集章打卡、特色餐饮、IP衍生品销售等多元业态,与实景演艺形成联动,让三国文化可触可感。
游客 方芳:有一种梦回到三国的感觉。
赤壁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饶洁:我们将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学七大项目为一体,提高我们三国赤壁古战场的区域吸引力。
为推动文旅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赤壁市整合资金投入10亿元,引入优质文旅企业,联动打造赤壁核心文旅项目,集中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同时招募“城市合伙人”,与武汉、黄冈、红安共同打造“赤黄红”荆楚文化旅游线路;融入三国文化城市圈,与襄阳、宜昌、荆州等城市共同打造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等。
赤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 董盛坤:预计三年内,我们赤壁的游客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每年达到50到200万的递增,实现资产的盘活,配套的提升和服务的不断完善,来整个打造赤壁全域旅游的目的地。
“就”在湖北(主)泉口村转型记:一路花开“映山红”
近期,位于咸宁崇阳县路口镇的数千亩杜鹃花进入盛花期,连绵群山数公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片花海是当地返乡青年孙建军在废弃矿山、养猪场上改建而成,带动近千人吃上“旅游饭”。
“五一”前,这里举办了一场杜鹃花文旅推介活动,以花为媒,当天就吸引了近3万人前来赏花。
崇阳游客 石燕珍:看到这个花,心情特别舒畅,觉得我自己又回到了18岁,越活越年轻,越活越高兴。好美呀!我们崇阳。
比利时游客 “女娲”:又平安又热闹。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风度,这样的气氛,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另一部分。
眼前,是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花海。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却是镇上最大的养猪场,年出栏生猪3万余头。尤其是夏天,臭气熏天,几公里外都能闻到。同时,不远处还有矿山开采作业,让附近村民们苦不堪言。
咸宁崇阳县路口镇泉口村党支部书记 孙小农:猪场离我们一组比较近,第一个水污染,第二个空气污染,(非煤矿山)要放炮(产生)灰尘,那影响大得很。有一位老人家,他说了一句话,扎在我心里面,刺痛着,他说,“我们什么都种就是种不富,什么都好就是环境不好。”
在村民的反对下,当地政府开始下大力气整治。2023年,相继关闭了养猪场,关停了矿山。环境逐渐变好,日子要怎样越过越好?本村能人孙建军被推了出来。
崇阳县杜鹃花卉产业园负责人 孙建军:这种进口的杜鹃,我们经过了考察之后,花期比较长,一个半月左右,的确很漂亮,这个花老老少少都很喜欢的。
咸宁崇阳县路口镇泉口村党支部书记 孙小农:带着全村的党员干部,我们一起去学习,我们做了一个泉口村未来的五年规划,就是举发展旗,走开放路,唱旅游戏,发果药财,我们转型做绿色发展也是可以挣钱的。
而后,孙建军又引进合伙人,投入两亿元,于2023年8月,开始打造花海。2024年2月,一期千亩杜鹃花完工,花开后,一夜爆火。然而交通不便,导致游客体验感不佳。为此,当地投入千万元,新修了景区循环公路,并对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
崇阳县杜鹃花卉产业园负责人 孙建军:崇阳县人民政府对我这个项目支持力度比较大,包括我们现在整个园区的(路面)刷黑。
人气来了,村里迎来发展新机遇,村民们也端上了新“饭碗”,既有土地流转收入,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咸宁崇阳县路口镇泉口村村民 徐晚琴:浇水、除草,一个月5000块钱,两天假,这工作还可以,满意。
如今,每至春夏季,6万多株各色杜鹃花依次盛开,花期从3月底持续到5月底,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崇阳县杜鹃花卉产业园负责人 孙建军:我们园区总共有13000亩,分为三期开发,争取在5年之内把它打造好,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进口杜鹃的花海。
咸宁崇阳县路口镇党委书记 王京华:石头缝里结出金果果,猪粪上开出幸福的花。
白云深处有人家
住农家小院,看日出云海……在咸宁市咸安区白云山顶,4年前,95后陈惠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回乡经营民宿。在白云之巅,享受仙境风光,也为旅客精心打造着“诗与远方”。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我叫陈惠,2021年底从武汉回到咸宁的白云山上,经营这家民宿。家里也确实需要人帮忙,但我爸也是讲,还是需要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比较活一点,跟别人打交道也稍微好一点。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5月1号到5月3号的基本上订完了,5月4号的也订了一部分出去,一些他们喜欢吃的野菜,我们要提前备好。春天过来有野菜吃,可以在地里自己去挖野菜。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今年比去年来的人要多,客人来了,他觉得体验感很好,他就愿意介绍给朋友,或者是下次跟朋友一起再过来,这个地方的名气它就慢慢地已经出去了。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房间不在多,在于精。要做得有特色,你必须自己要种菜、种果树,能吃到一些正宗的农家菜,这样子才能吸引到人,能留下人。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在这山上每天还是很忙的,特别是到那种播种的季节,地你要锄,就像我在外面只会做一点简单的家常菜,但现在我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可以做6桌菜的客人。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投资山里面就相当于是个无底洞,你有多少钱就可以砸多少钱,山带给人的感觉就像我爸说的,他就喜欢在山里面,虽然说在家里挣不到大钱,至少陪到家里人了。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民宿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支出就是电费这些,现在就想不欠银行的贷款了,一些亲戚的钱也能还清,那样的状态就最舒服了。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个人问题,这个东西随缘,像我爸说的是,像我这个年纪没结婚的多得很,比我年纪大的没结婚的也多得很。
咸宁民宿业主 陈惠:咸宁的旅游环境好起来以后,我们这边一定会比之前更好,赚的钱肯定也会多一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赤壁台 咸宁台 洪瑞 崇阳台 邹辉 甘源 黄沚瞻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李洋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但唐静 李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