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长阳:楚商回乡共绘发展新篇 产教融合同铸辉煌未来
奋进四十载,不惑更从容。4月30日,“楚商回乡 职耀未来”双招双引推介会暨长阳职业教育中心建校40周年成果展启动。全面展示长阳职业教育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楚商回乡投资兴业与产教融合的深度对接,加快推进“全新长阳”建设。楚商代表、教育专家、长阳职业教育中心校友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
当天,在长阳职教联盟年会上,30余家联盟单位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产业升级”展开研讨交流,多家企业与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推进数字化实训基地、定制化人才班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
香樟树下,回忆青春过往;四合院里,任思绪飞扬。百余名校友从五湖四海重返母校,在校友座谈会上畅叙成长成才的点滴故事,为母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及学生就业创业提出宝贵建议,助力学弟学妹“毕业即就业,出校即出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县域经济腾飞的“双向奔赴”的同时,持续加深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为长阳职教事业的创新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
“从职教学子到自己创办企业,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不仅教会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还让自己有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信仰。”龚光猛校友十分感恩长阳职业教育中心的栽培。他表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长阳职教的一分子,希望未来和学校加强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助力母校和家乡的发展。
家乡正美丽,邀你回乡来。“楚商回乡 职耀未来”双招双引推介会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专题推介营商环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招商局发布多个重点招商项目,点燃“楚商归巢”引擎,共绘发展蓝图。“希望学校变化得更好、发展得更好,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从这里走出去。”校友刘玲曾经在长阳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专业学习,此次重返母校,她带回了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等实用技术,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助力母校发展,与母校深层次合作。
推介会后,第十一届长阳职教活动周与“匠星计划”同步启动,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多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授牌,全面展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的无缝衔接。
当天,还举办了长阳职业教育中心建校40周年成果展,展览以“时光长廊”为主线,通过全息投影、AR眼镜、图文展板、实物模型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学校四十年来的办学成就与育人风采。非遗展区内,校友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与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场景形成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织。“非常愿意与学校在就业规划、职业规划等方面有合作。”看着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小坤表示。
四十芳华正青春,千秋绮梦共追寻。四十年前,长阳职业教育中心从丹水之畔启程,从最初的艰难创业到如今的“国家中职示范校”,从简陋平房升级为现代化智慧校园,走出了一条扎根山区、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
“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和鲜明的教育特色。”长阳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张红昌表示,将牢记建设全国标杆职校的初心,携手奔赴下一个四十年,为建功“支点建设”、为建设“全新长阳”、为长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星空万里,灯火璀璨。当晚,师生还为参加活动的楚商代表、教育专家、校友代表精心筹备了文艺晚会。
【记者手记】
暮春的长阳,丹水汤汤,香樟含翠。当我走进长阳职业教育中心时,仿佛推开了一扇时光之门——全息投影的校史长廊里,泛黄的老照片与机器人编程的代码光影交错,这是一座用四十载光阴浇筑的“匠心熔炉”,熔铸着楚商的乡愁、职教的热望与山乡的未来。
楚商回乡,校友归巢,是一缕剪不断的乡愁。丹水之畔,职教与乡情如藤蔓般缠绕生长。当楚商回乡转化为校企合作的成果,当乡愁的根系舒展成为产业的枝丫,当校友们的智慧沉淀为办学的养分,我渐渐懂得:让每颗回乡的种子都能在故土生根——这,或许就是职业教育的模样。
丹水为墨,匠心作笔。当产教融合的齿轮飞速转动,山乡的褶皱里终将生长出无限可能,在故乡泥土的芬芳中,长成参天的未来。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