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 | 陈德军:劳模成企业“智囊团” 赠人“良技”也能手留余香

长江云新闻  2025-05-02 10:20:29
分享到:

在襄阳市南漳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阳金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陈德军,凭借20多年五金模具机械制造经验,以创新破解生产难题、以无私奉献培育技术人才、以“传帮带”精神践行工匠初心,让技术创新成果在家乡土地上落地生根。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一起来认识陈德军。

走进陈德军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正为企业设计提高生产效率的模具。他将自主设计的工装安装在气动冲床工作台,放入电感线圈,轻按开关,3秒就能同步校准其厚度和线脚。陈德军介绍,南漳县九集镇一家电子厂生产电感线圈,工人手工弯折铜线、校准线脚效率低且易手部劳损,他得知后主动帮忙解决。

襄阳金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 陈德军:头疼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电子行业,我们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工装,压出来之后会损伤它电感线圈这个漆包线。后来我们又更换材料,把钢换成铝合金的,结果还是会把漆包线外面的一层漆皮磨掉。

通过借鉴其他企业的生产经验和资料,陈德军想到利用电木板作为模具的核心部分,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调试,电木板材质的软硬程度适中,不会磨损电感线圈的绝缘层,非常适用该电子厂的生产,而且生产效率可以提高3到4倍。

襄阳南漳泓源昇电子中心负责人 万元元:陈工是非常负责任的一个人,我们遇到一点小问题他都很尽心帮我们。自己能做到很精确的那种,不需要后续的再去出现这种返工,给我们省了很多事。

今年48岁的陈德军,19岁就开始到广东工作,从事五金模具机械制造设计,2010年他回到家乡,在襄阳金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并负责对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襄阳金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机修员 孙春生:开始到这儿的时候不懂技术,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陈工了解我的情况后主动说带我,我就跟着他学习,慢慢掌握了画图纸、制造模具、修设备、调激光焊。

深耕行业二十余载的陈德军,凭借精湛技艺与严谨治学成为企业信赖的技术顾问。工作之余,他长期义务为周边中小微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升级。2022年,陈德军因突出贡献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南漳县总工会的指导下,牵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育平台。针对小微企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陈德军主动将工作室从企业内部迁至公司附近,打造开放式“传帮带”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技术骨干,帮助企业优化工艺、提效降本。如今,工作室辐射范围扩大至襄阳、宜城、保康等周边地区,已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百人,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襄阳金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 陈德军: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感觉到,能够把自己以前所学的东西在自己家乡能够把它发挥出来,帮助这些企业成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长江云新闻 南漳台记者 杜丽丽 黄悦青 责任编辑 李媛 谢宝莹)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