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追光人——湖北地质在行动
争做追光人 | 湖北举行2025年地质灾害实战演练
“暴雨预警!通山县北山风险斜坡出现裂缝!”近日,一场贴近实战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在咸宁市通山县展开。这是湖北省首次针对“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开展的大规模综合演练。
“开始演练!”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286名参演人员各就各位,运用112台高科技设备,上演了一场“科技+人力”的抢险救援行动。这次演练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咸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现场通过“人防+技防+联防”协同作战。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地质环境中心主任陈淑娟介绍,这次演练从手段上来说,我们相关的勘查、监测这种手段已经多样化、科技化,它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技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的防灾基础。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张小伟介绍,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落实巡排查,避险撤离等工作责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去年,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自200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实现年度地质灾害“零伤亡”,9起成功避险案例在全国推广。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灾害地质调查监测中心副主任张胜伟说,形成“1+1+1+5”的技术和管理成果:即一个工作指南、一个工作方案、一套管理制度和地灾隐患点加风险区调查评价等五个相关的技术要求,探索了全省地灾防治技术和管理的深度融合为全省后续推广地灾隐患点加风险区双控提供了借鉴。
争做追光人 | 精准“体检”!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升级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蓄水区地质安全,直接关系着沿线数亿居民的饮水安全。对此,丹江口库区开展了关于地质灾害的精细化调查。
4月23号,记者在当地梅子沟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看到,地质灾害检测防治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项目工作人员手持专业仪器,在陡峭的山坡上忙碌穿梭。他们俯身查看土壤湿度、岩层结构、操作无人机进行高空监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细节。
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 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钢一说,在本次项目野外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与三维建模物探与钻探等技术,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库区地质灾害现状与风险。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 武当山特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钢一介绍,本次精细化调查数据精度更高,能更清晰地识别地质灾害隐患技术手段更先进,风险评价更科学。
截至2025年4月,项目团队已完成工作区内斜坡风险排查,以及所有已知和新增地质灾害的核查和信息更新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争做追光人 | 恩施鹤峰:迅速响应紧急避险 守护民众安全
近日,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恩施鹤峰地区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风险较高,鹤峰当地迅速响应,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巡查排查力度,并提前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场声:就是怕它上面滑坡,你人就是下大雨就不能在这里住,怕上面滑坡,您还是到之前下面(亲戚家)去住。
近日,恩施州鹤峰县境内普降大雨。在鹤峰县中营镇汤家湾村三组,村级监测员朱鼎在巡查时发现,有村民家后院山体有变形、位移现象,村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同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范小鹏说,滑坡纵向长约40米,横向宽约35米,滑坡点厚度约3至5米,面积约1400平方米,体积约5600立方米。在后续强降雨的作用下进一步滑坡的可能性。下一步安排专人加强监测,采取“轻坡整形+挡土墙+排水”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除了开展应急调查处置,鹤峰县还加强监测巡查,安排“四位一体”网格员对全县在册的26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巡查,并对408台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査和维护。恩施州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环境股工作人员田爽说,我们立即发动全县163位“四位一体”网格化监测员奔赴地质灾害防治一线,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统筹调度,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亚峰 宋杰 咸宁台 邓超 通山台 徐涵 丹江口台 周鹏 梁爽 鹤峰台 向申荣 通讯员 许铮 李鹏 实习生 李梓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