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枝江:“铁牛”插秧效率高 春耕生产“机器换人”

云上枝江  2025-04-22 16:27:46
分享到:

春播时节,传统弯腰手插秧的场景正被“铁牛”轰鸣取代。记者在湖北枝江问安水稻主产区看到,插秧机在田间精准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近10倍。这场“机器换人”的春耕变革,如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枝江融媒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近10倍

“突突突——”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三台北斗智能驾驶插秧机正在田间自主作业。种植大户郭明勇站在田埂上,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插秧进度。“以前插秧全靠人工,一天最多插半亩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小时就能完成5亩,效率提高了近10倍。”农机操作手李海民告诉记者,机械化插秧,不仅省时省力,秧苗的成活率也更高。

枝江市2024年水稻综合机械化率、水稻机播率分别为94.46%、82.86%,机械插秧凭借技术优势有效降低成本、保障作业质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台插秧机日均作业面积可达40亩,相当于40多个劳动力的工作量,大幅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除了插秧环节,整地、施肥、植保等田间管理也逐步实现机械化。59岁的村民李海民曾是村里的“插秧能手”,如今转型成为农机操作员。“以前弯腰插秧一天,腰都直不起来,现在开着插秧机,轻松多了!”李海民笑着说。目前,枝江市已培训持证农机手2600余人,农机服务覆盖周边多个乡镇。

科技赋能 育秧插秧全程机械化

进入枝江市四季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秧棚,苗情、气象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屏上,温控、通风等设备为秧苗生长提供适宜环境。今年,龚桥村股份合作社把200亩早稻秧苗托付给四季安科技集中育秧,秧苗长势良好,公司技术员张启飞难掩喜色。

在育秧工厂里,高速育秧生产线马力全开,自动温控设备实时监测,传送带将秧盘逐级输送到下一道工序……从育秧盘制作,到暗室催芽,再到输送到育秧大棚内,水稻育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一天就能完成1万多盘的水稻育秧。当前,800多亩再生稻秧苗,已整整齐齐摆放在育秧棚内,等待移栽。

“采用智能化集中育秧,相较于传统育秧,育秧时间提前了5至7天,人工成本减少了50%,壮秧率提高了20%。”张启飞介绍,除了合作社自种的1000多亩再生稻,育秧工厂还承担了周边农户的4000多亩早稻的集中育秧任务。

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智慧农业技术也在春耕中广泛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无人机精准施肥、物联网田间监测等新技术,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市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阎海龙表示:“机械化插秧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确保秧苗间距均匀,有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和水稻增产,亩均产量可提高70公斤。”

夕阳西下,一台台插秧机仍在田间忙碌,而农民们已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场“机器换人”的春耕变革,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农业生产的“科技范儿”越来越足。

枝江融媒(朱瑶 鲁霞 刘颖杰 张枭羿)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