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团风:新河村的“振兴花”
在黄冈市团风县上巴河镇新河村,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女当家”江旺花。2017年,她放弃红火的建筑生意,回村当起了“领头雁”,打出“订单农业+积分治理+乡贤经济”的创新组合拳,将一个“负债村”变成了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的明星村、省级生态村,而她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新河村的“振兴花”。
▲ 新河村党支部书记江旺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新河村的田野上时,新河村党支部书记江旺花踩着露水,急匆匆地走向村里的蔬菜基地,仔细查看大棚里芦笋苗的长势情况。江旺花告诉记者,眼前的37亩大棚芦笋,是村里今年新引进的产业,采取订单模式生产,每斤售价高达20元。
不一会儿,新河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桂平也赶到基地,江旺花和她商量起芦笋基地后期用工和对接企业等细节问题。快人快语的陈桂平说,江旺花在外经商多年,发展产业很有一套,村“两委”成员个个都佩服她!
时光倒回到2017年,彼时的江旺花事业有成,村里人对她寄予厚望,多次诚恳地劝说她参与村里事务。
“回村当村支书,我做梦也没想到!”江旺花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对农村工作一窍不通,可架不住大家天天来做思想工作。我是一名党员,大家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就这样,年过50岁的江旺花挑起了新桥河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2022年,三村合并时,她再次众望所归,成为新河村的当家人,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
上任之初,摆在江旺花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负债村、空壳村。从未接触过村级工作的江旺花坦言,自己就像一个未经训练便匆匆上阵的新兵,满心焦虑。但倔强的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一头扎进工作,恶补政策理论知识和村级事务要领,通过走访农户、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
江旺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烧向了村民意见最大的低保户重新评定问题。雷厉风行的江旺花深知,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她召开村民大会,将三家条件较好的家庭踢出了贫困户名单。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拳,让群众看到了她的公平与担当,也逐渐认可了这位新支书。
忙完蔬菜基地的事务,记者跟随江旺花来到了村卫生室。记者看到,宽敞干净的卫生室被分隔成了分诊室、治疗室、药房等区域。村医马志德说,过去村里的卫生室只有两间小房,设备也不齐。如今这个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都是江旺花四处奔走跑下来的。
农民钱袋子鼓不鼓,关键看村里有没有过得硬的产业。2020年,江旺花引进能人方小松回乡创业,创办湖北火种肉食品加工厂,年产值达2000万元,不仅解决了近百人的就业问题,村集体收入也从负债变为如今的近30万元。
2022年,江旺花又牵头成立了康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她顶住压力找资金,建起37亩温室大棚,引入彩椒产业。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彩椒虽长势良好,销路却成了难题。但她没有被失败打倒,今年又主动对接市场,改种芦笋,发展订单农业,采用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记者走在新河村的村道上,到处都是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苗,看不到一块闲置空地。江旺花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她带领村民将村里100多亩闲置空地都开垦出来,种上了射干、油菜、小麦等作物。
乡村振兴,巾帼不让须眉。回村8年,江旺花已年近花甲,但她依旧一心扑在新河村发展上。在她的努力下,新河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连续两年荣获“湖北省生态村”称号 。如今,江旺花的身影依然忙碌在村头巷尾,作为新河村的当家人,江旺花正用她的坚韧和担当,带领新河村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来源 垄上行 记者 胡玲 通讯员 邓义 周莎 编辑 王芳 实习编辑 王婧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