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昌:“水上春耕”绘新景 小鱼苗“游”出振兴路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眼下,湖北孝感孝昌县的渔业步入种苗销售与投放的关键时期,“水上春耕”的热闹景象随处可见。
走进季店乡合缘水产养殖场,800多亩的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自动化投喂设备一开启,鱼儿们就争着抢食,场面颇为壮观。
“养殖场每年能够产出四大家鱼、长丰鲢、鳕鱼、黄颡鱼等优质水产品良种800余吨,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孝昌县合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俊敏说。
这里是鄂北地区最大的鱼苗繁育基地。每年有6000万尾优质鱼苗“游”向全国20多个省市。在基地的鱼苗超市,前来买鱼苗的商贩一批接着一批。工人们熟练地将成群的黄颡鱼、鳜鱼等优质鱼苗打包、装车。“我们连续五六年都在这儿买的鱼苗,这里的鱼苗品质好,成活率高,老板也很热情,下次还会来。”商贩饶志明说。
“目前,我们已经向社会投放了6000万尾鱼苗和1000万尾大规格鱼种。作为脱贫攻坚时期成立的渔业专业合作社,我们依托专业化繁育技术,成功培育出16个特色鱼苗品种。”刘俊敏表示。过去,渔业养殖主要依赖自然条件,养殖户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收入却难以保障。如今,基地与华中农大院士团队展开合作,引入循环水系统进行种苗繁育创新,“科技鱼苗”的存活率超过95%,不仅销售情况良好,还实现了尾水零排放,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我们通过引入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利用自动化投喂设备,能够精准控制饵料的投放量,既节省了人力,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借助物联网实时监测水质参数,确保养殖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的亩产效益较传统养殖提升了近3倍。”刘俊敏介绍说。
“我们指导该苗种厂积极开展鱼池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开展池塘圈养、陆基流水槽养殖示范,推广智慧渔业养殖技术,积极推动孝昌渔业养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在良种鱼苗繁育推广方面,该鱼场与长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繁育出长丰鲢、长丰鲫等抗病性强、生长快的新品种,鱼苗存活率大幅提升,生长速度加快25%以上。”孝昌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养殖工程师陈军乔介绍道。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放各类优质良种鱼苗8750吨,鱼苗投放面积达10.52万亩,当地还大力推进温棚繁育黄鳝苗种和规模化、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成功建成6个黄鳝苗种繁育示范基地,温棚总面积达46000平方米。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渔业产业结构,更为全年渔业稳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了渔业高质量发展。
渔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周边200多户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还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培训,从苗种投放、科学养殖到商品鱼销售,全程为村民提供帮助,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记者:王虹
一审:彭扬
二审:汪海莲
三审:李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