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破冰!鄂企“出海舰队”调头深耕万亿内需市场
中美关税问题继续发酵,昨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对美国关税措施进行反制。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这两天,湖北政企联手打出“组合拳”,武商、中百、汉口北三大商业航母与京东、盒马等新零售势力组成“联合舰队”,助力3000余家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在超50万亿元的内需蓝海中寻找新航向。
商业旗舰亮出“湖北方案”
4月10日,商务部发声深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帮助出口遇阻的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湖北三大商业巨头积极响应:
武商集团率先发布公告称,将依托百货、超市、购物中心全业态矩阵,为外贸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精准选品。“主要是通过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品牌的推广,优化供应链管理,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经营上的便利,特别是服装品类、日用品品类、快消品、大健康等等,这些品类的省内企业,可以快速展开相关的产业协同和合作。”武商集团创新事业部部长付有告诉记者。
中百集团12日表示,将发挥其“连锁超市+生鲜加工+仓储物流”生态圈优势,在全省1600余家门店设立外贸商品专区。“当前,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过硬,但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存在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等挑战。”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莉向记者透露,他们将充分运用中百集团千万会员消费数据,为外贸企业提供产品规格调整、功能优化等本土化建议。联合出口供应链企业开展定制化研发,重点开发符合本土消费趋势的国潮精品、健康家居等品类。
汉口北集团则依托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出口企业启动“外贸转内销赋能计划”,通过打通数字化线上渠道、激活线下实体动能、提供全要素服务生态等三个方面八大举措,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
(汉口北集团的“外贸转内销赋能计划”)
新零售巨头掀起“渠道革命”
值得关注的是,新兴零售势力正在成为外贸转内销的重要推手。在湖北省商务厅4月12日召开的外贸企业转内销对接会上,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京东和盒马也迅速响应,积极帮助湖北外贸企业拓内销。
京东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企业快速开拓市场。盒马则表示,将面向湖北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未来将在盒马APP“云享会”频道上设立“外贸专区”,方便消费者触达。盒马公共事务部总监邵宜兰表示:“即日起,盒马将正式开放绿色通道,诚挚邀请广大湖北的外贸企业进驻,有所不同的是,盒马的开放政策将集中于网上商城和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具体而言,将以数字化赋能外贸企业协同新品,同时,搭建精准高效对接平台,提供物流供应链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内需市场规模已突破50万亿元。而外贸企业转型向内需解决品牌认知、渠道适配等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零售巨头的入局将助推外贸企业精准匹配国内需求,抢占优质供应链。
以开放之姿书写消费新篇章。在政策的号召和龙头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聚力破局,敞开大门,这让不少湖北外贸企业信心倍增,人福普克药业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省内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基地,一方面他们正积极布局其他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力争将优质的产品提供给国内消费者。“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前十大的连锁药店,也会积极地再去布局和开拓新的一些产品,目前也有部分产品已经是在审批的状态下。”人福普克药业(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颖说。
超大规模市场释放“磁吸效应”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是外贸企业坚强的后盾。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12个省市推出外贸转内销专项政策。湖北的独特优势在于“九省通衢”的物流枢纽地位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湖北省商务厅外贸处处长胡栋透露,近期重点监测的200家外贸企业,内销订单持续增加,湖北制造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叩击国内市场大门。
“近年来我省外贸规模不断壮大,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多元化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广大市场主体国际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重点企业服务跟踪加大惠企政策力度,做好有意愿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对接合作帮扶工作,进一步增强内外贸企业发展的韧性活力。”胡栋称。
这场由政策牵引、企业主导、市场驱动的转型突围,不仅重塑着湖北外贸的生命线,更在深度激活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澎湃动能。当“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在荆楚大地激情碰撞,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崛起。
长江云新闻记者 沈雅洁
编审 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