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观“茶”室丨科技赋能 茶叶生产更“聪明”更轻松
从生产到销售,湖北茶产业正以科技赋能、业态创新,展现“一叶融三产”的乘数效应。
科技赋能 茶叶生产更“聪明”更轻松
今年春茶采摘季,从传统茶园到智慧生态茶园,各类智能监测设备“大显神通”。在孝感安陆,当地铺设智能灌溉管网,打造遍布园区的万米水肥一体化管道,茶农们只需轻点手机,就能让每棵茶树精准喝上“营养水”。在十堰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茶垄间,智能虫情测报灯、环境传感器与旋转喷淋设备运作有序,这些“数字哨兵”24小时监测着2168亩生态茶园。
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村民 吕绪刚:以前种茶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施肥和放粘蚊板也很费工费时。今年使用了新设备,茶叶长势非常好,出芽率更高了。
今年,竹山县在6个乡镇试点5000多亩“云上茶园”,通过50个高清摄像头、1800个土壤墒情监测站组成的物联网络,农技专家可以实时精准指导水肥管理。据估算每亩可增产10公斤干茶、增收2000元以上。
十堰竹山县茶叶产业办公室副主任 王兴明:根据茶树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调节灌溉和施肥量,确保茶叶在最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产业链升级 护航春茶抢“鲜”上市
山上忙采摘,山下忙销售。今年春茶采销季,荆州松滋市柳林冲村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白茶、绿茶、红茶等多品类产品,将野山茶打造成拥有自主商标的精品绿茶。
荆州松滋市刘家场镇柳林冲村党总支书记 乔竹青:带动了我们的农户增收、务工就业,一年可以达到3到5万块钱。
茶旅融合 “一叶”变“多业”
今年,湖北多地还对茶园进行景区化改造,通过修建观光步道、观景平台,引入“茶+研学”等新业态,让传统茶园成为人们春游新选择。在襄阳南漳天池山景区,当地探索“茶山+民宿+观光”的休闲旅游模式,完善民宿配套设施,打造推窗见云海、移步闻茶香的田园之旅。在鄂州岳石洪村,游客挎着竹篓轻捻芽尖,采茶、炒茶、品茶,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游客 李伊诺:村子的风景也很好,在这样的采茶过程中,整个人也比较放松、平静。
通过“春茶+”模式,岳石洪村内民宿、餐饮吸引众多游客,周末单日客流超400人次。
(长江云新闻记者 冉涛 刘璐 杜可飞 全晟 荆州台 松滋台 南漳台 实习生 涂诚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