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秒下线一台岚图 车谷整车年产能达250万辆
稳住汽车产业,就稳住了湖北工业基本盘。眼下,岚图正加速产能扩量、供应协同,成为“中国车谷”产业转型的生力军。以岚图为代表,目前,武汉经开区汽车年产能已达250万辆,发挥智能制造和产业链协同优势,全力迈向世界车谷。
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争分夺秒,已开启双班制生产。就在上个月,岚图产销双双破万台,产线产能正全面提速,一辆辆岚图新车在“空中走廊”缓缓滑行,每118秒下线一台新车。交付周期也加速缩短,从下单到交付,用户最快5天提车。
势头到底有多强?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开年以来,岚图汽车的订单一直在快速增长。这座数字化工厂已累计生产高端新能源汽车超过18万辆,这个数字还在以每个月超1万台的数量增加,产值超500亿元。
在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上拔节生长,岚图如何保持产销两旺态势?今天,我们用3个数字,来解读岚图汽车的冲刺“密码”。
01
5天提车:提前产能攻坚
今年,岚图的产能攻坚战,分外提前。早在春节期间,工厂就进行多项升级改造任务,为节后高效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为了应对激增的订单,以往下半年才开始的爬产计划,2月5日全线开工就启动了——白班、晚班连续奋战,人停机器不停,用柔性化生产模式确保每月车辆的交付。起跑即冲刺,目前,每天有超过2000人在一线各个车间火热生产中。为保障生产供应,甚至每一名操作员的步行路径、装配动作都经过精心计算,同时精益求精保证质量,全力以赴打赢产能攻坚战。目前,从下单到交付,用户最快仅需5天提车。在满足国内需求外,岚图汽车的产品还会发往挪威、荷兰、意大利等国。
02
118秒下线:供应采购能力强劲
118秒的下线速度,来自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变化,优质供应商正朝向头部企业集聚,岚图不断加强与本土供应商的合作粘性,突破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壁垒,带动提升高端零部件开发能力,强化地区强链、补链,推动汽车产业平衡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汽车实力向上。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蒋焘表示,眼下,聚焦供应链体系,企业正发力三大方面:
一是供应商提质增效。过去,主机厂筛选供应商以低价为主,伴随市场竞争,不少优质供应商瞄准头部企业发力,如何建立更好的供应关系?去年下半年以来,岚图不断控制供应商的数量、质量,让优质的合作供应商尽可能多地拿到订单,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
二是提升近地化比例。目前,国产化率已经达到100%,近地化率为41%。开年后,岚图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密集走访供应商,尽量让供应商的工厂在湖北省,甚至武汉市生产,还有部分供应商在厂内或者周边生产,最大程度近地化。
三是供应商协同研发。岚图鼓励更多供应商的研发搬到武汉,在一开始开发阶段,供应商就参与进来,把最新技术放在车辆上,加速新技术落地。
企业协同,同样得益于湖北汽车产业链的强力支撑。目前,岚图已与超过300家湖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车谷,仅一条马路就聚集了不少配套企业。法雷奥的智能车灯、东风李尔的电动座椅等核心部件正同步生产,下线后直通岚图总装线。
03
毛利率跃居行业第二
凭借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突破,岚图汽车产品均价提升至35万元。而得益于东风集团的集群效应加持,岚图汽车的生产、采购等成本持续优化。岚图CEO卢放表示,目前品牌毛利率位列行业第二,超越一线新势力品牌,品牌高端化态势明显。
毛利率行业第二如何实现?汽车行业有重要的生产因素——规模。作为央企中最早推动传统燃油车产能向新能源升级改造的企业,同时也是央企中推动产能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先锋,岚图坚持以规模化与智能化降本。目前,已经全面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产品及人才体系的智能化战略闭环。例如,在智能化生产方面,岚图汽车仅用14个月就让一座94.5万平方米的工厂焕然一新,建立了绿色化、柔性化、自动化的生产智造体系。拥有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和总装五大车间,并具备年产15万辆、5个车型混流生产的能力。
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4款不同车型能够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实现流畅的混流生产,上万种配置车型可随机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下,冲压、焊装车间自动化率100%,单台车生产成本降低12%,库存周转率提升25%,人力成本下降18%。2024年,岚图毛利率跃居行业第二,单车研发投入超2万元,技术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竞速新能源汽车赛道,今年,岚图汽车将推出4款以上全新产品/改款车、渠道布局500+,同时加快出海与全球化布局,成为东风集团实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破百万”目标的关键抓手。
从最初生产一辆富康车,到一条链的产业集群,车谷现已集聚9家整车企业、13个整车工厂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构建起涵盖动力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电气系统等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整车产能达到250万辆,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工业发展的顶梁柱。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瑞雪 程德明 通讯员 张莹莹
编审 徐瑗 尚大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