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大国粮仓:ARC技术破解“毒素困局”,新洋丰助力成果转化
3月31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团队研发、新洋丰担纲科技落地并实现产业化的“ARC生物耦合技术”隆重发布。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现场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经国务院批准,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旨在促进各国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本届论坛自3月27日至31日举行,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席活动的领导、专家
作为论坛重磅活动之一,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发布了19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等。ARC生物耦合技术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篇章精彩呈现,聚焦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中长期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攻克了花生、大豆源头阻控黄曲霉毒提升质量和固氮减肥增产两大国际难题,作为唯一的农业类科技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新洋丰作为复合肥行业唯一一家将ARC生物耦合技术应用在复合肥产品中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企业,通过与院士团队深度合作,成功将ARC生物耦合技术从实验室推向生产车间和田间地头,实现了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转化。
二十年攻坚,ARC技术突破黄曲霉毒素困局
我国高度重视油料作物生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多措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菜、花生扩种潜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但当前,我国油料作物生产长期面临产量低、品质差、病害多等问题,尤其是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制约着花生、大豆等作物的种植。
据了解,针对黄曲霉毒素,目前国际主流技术是向田间投放不产毒的黄曲霉毒株,通过“以菌攻菌”抑制毒素。李培武院士认为,不产毒的霉菌可能因基因突变恢复产毒能力,且这一行为对土壤生态影响不明确。ARC生物耦合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技术通过靶向调控微生物群落,既无需引入外源菌,又能长效维持土壤健康。
ARC生物耦合技术是微生物菌剂作用于豆科作物起到提质、结瘤、固氮、增产等多重作用的一项创新技术。其中,“A”代表黄曲霉毒素控制;“R”代表诱导根瘤菌结瘤固氮;“C”代表耦合同步实现。
“ARC生物耦合技术”在重大成果专场发布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余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了这项技术,为实现油料作物提质增产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技术突破后,原本需要花费200—300元送至实验室化验的样品,只需十几元就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及时评估黄曲霉毒素污染;李培武院士团队还对致使黄曲霉毒素污染的50多个因素进行排查,最终将毒素主要来源追溯到了田间土壤。
李培武院士表示,从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这项技术处于领先水平。针对黄曲霉毒素真正实现有效控制,尤其是在田间收获前,就能将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丰度控制在60%以上,这还是比较少见的。2024年,该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大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作为我国复合肥行业领军企业,新洋丰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顺应农业绿色发展趋势、引领产业升级,从2023年起,新洋丰便与李培武院士团队开始合作,启动ARC生物耦合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应用,“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研发剂产业化”被列为湖北省重大科技项目,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与新洋丰等单位共同承担。
通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与验证试验,新洋丰与李培武院士团队在菌剂研发、肥料产业化及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合作不仅是新洋丰探索科技引领农业变革的实践,更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前沿尝试,为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肥载菌,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ARC菌剂的隔离保护、稳定添加,以及菌剂在土壤中如何激活,都是研发过程中的难题”,新洋丰新型肥料与绿色农业研究所所长武良博士介绍道,针对如何将ARC菌剂稳定添加到复合肥中,新洋丰研发团队尝试了数十种包膜材料,最终研发出微生物活性保护技术,破解了复合肥与微生物难兼容、易失活、肥效期短的行业难题,确保菌剂存活率超过90%,并研制出高富专ARC菌剂专用肥。
为验证技术效果,新洋丰和油料所在全国花生和大豆主产区布设了70个示范试验点,从南到北全面覆盖。在山东花生试验示范田,施用ARC复合肥的植株根瘤数量增加了40%,果实病斑减少了70%;在黑龙江大豆试验示范田,亩均增产12%,且大豆蛋白质含量提升了3%。同时,试验结果显示,ARC复合肥能使花生和大豆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0%以上,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目前,含有ARC菌剂的新洋丰高富专花生肥和大豆肥已经正式上市。
ARC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技术河南花生试验示范测产观摩会
目前,作为我国粮食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油料长期依赖进口,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940万吨,同比增加11.42%,整体上对国际大豆依赖度较高。武良博士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ARC生物耦合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意义深远,不仅提升了大豆和花生的品质和市场价值,还有助于增强我国油料作物自给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洋丰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达成战略合作,新洋丰成为ARC生物耦合技术在花生、大豆复合肥领域的独家合作企业促进油料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
李培武院士称此次合作为典型的“政产学研用”的结合范本,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以肥载菌’模式,推动我国粮油生产全面迈向绿色安全。”
新洋丰总裁杨华锋表示:“ARC生物耦合技术的成功入选,既是对新洋丰创新探索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强力支撑。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新洋丰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科技力量惠及更多农民,从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与黄曲霉毒素的二十年博弈中,李培武院士团队以“绿色安全,生态低碳”的中国智慧,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递交了一份绿色答案,而新洋丰则依托在作物营养与土壤健康领域的深厚积累,架起了实验室与万亩良田的转化之桥。通过与李培武院士团队携手推进ARC生物耦合技术产业化应用,新洋丰将控毒、固氮、提质等功能融入新型肥料产品中,有效降低作物中的有害物质污染风险,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未来,新洋丰将继续携手院士团队,加速推进ARC生物耦合技术的落地应用,让更多农民从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中受益,为国家粮油安全筑牢根基!
(来源:长江云新闻 荆门站 通讯员 郭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