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从邦普速度 看湖北发展加速度

长江云新闻  2025-04-02 18:54:43
分享到:

在长江之畔,一场以“速度”为核心的发展竞赛正在激烈上演。从宜昌邦普新能源产业园的“邦普速度”,到全市重大项目落地的“宜昌速度”,再到全省经济腾飞的“湖北速度”,这些速度不仅是时间维度的衡量,更是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升级突破的生动注脚。

“邦普速度”:营商环境优化的企业样本

春风拂面,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内,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工地热浪蒸腾。500余名工人挥汗如雨,500亩工地上,挖掘机昼夜轰鸣,国内设计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单体车间正拔地而起。

“三个生产车间同步建设,每个车间年产能15万吨,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项目建设负责人王凤龙指着规划图介绍,项目总投资50亿元,是邦普公司继320亿元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后,在宜昌追加布局的又一新能源电池产业重镇。通过打通磷酸铁锂材料制造关键环节,邦普构建起“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规划图

今年1月12日,宜昌市政府与邦普时代在广东佛山签署投资协议;2月,项目即破土动工;12月竣工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奇迹。这并非邦普首次刷新速度纪录——其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曾以52天完成签约到开工、296天实现从开工到试产的“邦普速度”。

“湖北省、宜昌市各级政府倒排工期、高位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速度。”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曾经在开工仪式上感慨。整个邦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将成为宜昌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拼图。

“速度”背后,是宜昌营商环境的硬核支撑。为服务邦普项目,宜昌探索“4个+”指挥调度机制:组建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实行“一周一安排、一周一调度”;创新“五日征迁工作法”,实现一天签约、两天审结、一天付款、一天搬家;推行场平“五个一”机制,日均平整土地面积相当于20个足球场。

审批流程革命同样关键。宜昌深化“六多合一”改革,整合规划、评估、审批等流程,企业拿地时间从数月压缩至10天;推行“容缺办理”“告知承诺”等柔性措施,40天完成80%审批事项。邦普项目成为宜昌“企呼我应、应必有果”服务机制的生动实践。

“宜昌速度”:城市崛起的产业引擎

“邦普速度”并非偶然。

在宜昌,欣旺达东风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313天,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进规;楚能新能源项目二期从“多规合一”平台空间协调到选址合规可行,仅用1天。

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一场以“速度”为名的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城市经济版图。从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到产业培育的“聚合力”,宜昌正以营商环境之优,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依托长江沿岸稀缺的高标准化工园区优势,宜昌正加速磷化工向新能源转型。邦普项目通过定向循环技术,将废旧电池中的核心金属转化为新材料,实现“废弃物—原材料—新产品”的闭环流动。每回收1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可减少原矿开采150万吨,减排废水6075万立方米。

邦普循环一期厂区 林潇 摄

新能源赛道上,宜昌已形成“链式效应”。邦普的龙头效应吸引海科新能源、广州天赐等配套企业落户,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规模剑指2000亿元。同时,宜昌还布局了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以“集群化”战略撬动产业能级跃升。

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邦普项目领航,19个建成及在建项目总投资677亿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

现代化工集群:宜化转型示范,35个项目总投资762亿元,重塑化工产业价值链;

新材料集群:三宁龙头带动,21个项目总投资730亿元,打造中部新材料高地;

生物制造集群:安琪生物科技产业园为核心,17个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建设华中最大合成生物基地;

硅碳负极材料集群:和远气体驱动,6个项目总投资268亿元,抢占新能源材料赛道。

四大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姚家港聚焦新材料,白洋港发力生物制造,玛瑙河布局新洋丰产业链,田家河深耕硅碳材料,形成“一片区一特色”的产城融合格局。

“宜昌速度”,真正从项目落地的短期优势,变成产业质变的长期竞争力。

安琪酵母(宜昌)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车间

“湖北速度”:全省经济的动能转换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

“宜昌速度”也是“湖北速度”的缩影。

近年来,湖北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纵深推进营商环境革命,优化营商环境“29条”、流程图、“五大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以“企呼我应、应必有果”服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级层面实现100%“一网通办”。在2023年度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北首次跨入第一方阵,排名前10。

环境的提升,带动湖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锻长补短、聚势突破,“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成势见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北经济总量也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先后站稳4万亿元、跨越5万亿元,2024年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较2013年增长了1.43倍;排名也从全国第9位升至第7位,且持续4年稳居第7位。

岚图汽车数字化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柯皓 摄

2025年,湖北已吹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切实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

位于中国光谷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设备工程师向南昱和400多名同事正紧锣密鼓地调试设备,为投产争分夺秒。该基地总投资超过200亿元,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与生产,达产后每年可生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

迈瑞武汉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厂房工艺设备基本完成安装调试,正在进行规模化投产准备;武汉研究院正在分区域进行室内装修,第一批次研发人员已入驻。迈瑞医疗是全球领先、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之一,在武汉投资45亿元打造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

……

强力推动、向高而攀。眼下,湖北在建或者准备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超万个,用“速度”力争今年5大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过千亿元新兴特色产业达到10个,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记者手记:速度背后的“湖北逻辑”

从“邦普速度”到“湖北速度”,从“湖北故事”到“中国样板”,这场发展竞赛的背后,不仅是时间维度的压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湖北以营商环境优化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未来,随着“五办”服务模式的推广、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湖北将继续以“加速度”冲刺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为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支点建设底盘支撑。正如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所言:“在区域竞争中奋勇争先,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要在做大规模上狠下功夫,要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

当春天的阳光洒满荆楚大地,在长江经济带的版图上,湖北正以“拼抢实”的干劲,以“速度”为笔,以“营商环境”为墨,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在中国中部地区奏响一曲曲发展的强音。

编审:徐媛 柳芳

记者:沈雅洁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