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切勿混淆“免费教育”与“义务教育”概念
2月25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获悉,春天的约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2025北京长江教育论坛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举行。现场,《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5年版)》(以下简称《建议书》)正式发布。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在《建议书》中对积极应对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挑战提出了十点建议,“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被列为其中之一。
周洪宇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为我国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更具体的方向。但该如何探索、怎么逐步扩大,以及到底什么是“免费教育”,它与“义务教育”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这是开展相关实践前,亟须明晰的问题。
周洪宇表示,切不应将“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概念混为一谈。“免费教育以具有财政支持为特性,而义务教育除具有免费性特征外,还具有公益性、普及性与强迫性的特点。如果在现阶段盲目地推崇将义务教育延长至特定的教育阶段,认为义务教育年限越长越好,不仅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脱离教育发展实际和国家财政能力,还可能限制公民的教育自主选择权;同时,在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加剧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须先将‘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特性、边界、概念搞清楚,再对如何推进免费教育做进一步探讨。”
周洪宇指出,探讨深入推进免费教育的方向,应基于“促进教育公平”这一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为了更高质量地促进教育公平,一方面,我们应探索如何将免费教育逐步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另一方面,要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免费力度。”
基于如上构思,周洪宇还在会上对“如何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第一,逐步对经济困难的婴幼儿家庭实施免费托育;第二,以循序渐进的“分步走”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学前教育免费。第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对残疾学生的15年免费教育,并将特殊教育免费涵盖至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第四,逐步对“重点保障人群”实施免费高中教育。
“扩大免费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公平,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的有力举措,但过程应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周洪宇强调。
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2025北京长江教育论坛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智库人才培养联盟共同协办。
据悉,“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长江教育论坛,是长江教育研究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着力打造的教育改革论坛品牌活动,每年在“两会”召开前,通过举办座谈会、组织研究、发布成果,把各方意见通过“两会”建议、提案、议案的方式反映给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并转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8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改革论坛之一。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宝洪 通讯员 代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