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产GPU“跑”出行业新应用 武大“00后”逐浪大模型江湖
2月24日,推开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态跃迁”)的门,眼前的场景让人恍惚。这里不像一家科技公司,倒像是大学实验室,一群“00后”理工男围在电脑前争论不休,智能大屏上展示着大模型研发的最新进展。
“我们团队成员17人,平均年龄不过25岁,大多是武汉大学的师兄弟。”公司首席运营官常元和介绍,他今年23岁,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在读,18岁首次创办公司便踩中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口,自研产品半年内收获百万用户。
该团队中多人都有创业经历。联合创始人邴龙志16岁做电商起家,曾创办跨境供应链平台企业;丁震宇初中自学编程,开发的软件服务过数十家上市公司。
作为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首个项目,这群奔涌的光谷后浪少年,借助东湖高新区和孵化单位在技术研发、行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在2023年成立公司后不断“跃迁”,如今已获得数百万元融资。
紧贴产业一线需求,是他们快速打开应用市场的王牌。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算力高度依赖英伟达的硬件,而模态跃迁自主研发的“广域算力支撑架构”,难得地实现了国产人工智能千卡集群上的大模型训练。这项突破不仅降低了大模型训练、推理的成本,还为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同时,其千亿规模参数的合成数据引擎方案,能为垂直大模型的训练提供高精垂直可控数据源,加速人工智能融入生产、生活。借助模态跃迁的产品,“学小助”人工智能助手已在武汉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上线,能24小时解答学生问题,甚至能根据学习进度定制复习计划;在游戏领域,王者荣耀等俱乐部使用该公司“跃玩”平台后,人工智能可自动生成赛事训练方案,连亚运会电竞选手都成了他们的用户。
此前,模态跃迁曾在一场路演的PPT上提出要“超越雷军”,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面对鼓励,常元和十分感动:“雷军学长是武大人的标杆,AI时代,我们也在找寻新答案。”数月后,雷军本人在与“雷军班”学子座谈时公开回应:“看到学弟的梦想,我很高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武大的精神。”
身处DeepSeek带起的新一轮人工智能应用热潮,模态跃迁的技术已走出国门,美国、日本、新加坡的20多家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公司正计划招揽更多算法研发人员、工程师。
“今年我们计划将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制造、具身智能等新领域,并与武汉本地的优势产业形成联动。”常元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