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农田“掌上”管理 无人机当选咸安春耕“新势力”

长江云新闻  2025-02-25 11:23:48
分享到:

2月下旬,春耕备耕全面拉开序幕,咸宁市咸安区各地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又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无人机培训、无人机销售、无人机使用、无人机生产都进入了旺季。

“第一步就是要圈好地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用无人机在地块的边界飞一圈,另一种是手持遥控器在田块周边走一圈,用打点的方式圈地。”

2月21日,在双溪桥镇永新农业合作社,“教练员”彭冲正在逐步向10余名学员传授无人机“操盘手”要领。

“三天就够了,包教包会!”

彭冲介绍,今年在咸安区农业农村局的组织下,已经开展了10余批培训,百余名无人机“操盘手”顺利结业领证。

业务技能培训也带火了无人机的销售,除了“教练员”的身份,彭冲还是咸安区、通山县两地大疆农业植保无人机总代理商,据他介绍,2025年已卖了近40台,其中新款T70型号是热销款,经济实惠,适合个人家庭农场。T70P型号电池和药箱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更适合职业飞手。购买还可享受国家1万多元农业植保无人机补贴的优惠政策。

同时,彭冲还能为3.5万亩土地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并成立了30多人的飞防服务队伍,更加壮大了飞防服务能力。

今年62岁的双溪桥镇汤垴村村民陈咏枝,去年5月才参加无人机培训,购买了一台T60无人机,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现在一套操作已如行云流水。

“我原来连手机都不会用,逼着自己开始学,学会了以后觉得还蛮简单的!”

以前从来没有种过地的她,如今管理700亩土地不在话下,其他村民请她飞防,她也乐于帮忙。

除了无人机销售,咸安区无人机生产也闯出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新搬迁的天意模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部分厂房和办公楼装修还未结束,30多名工人就已投入到赶制100余台农业植保无人机和1500余台小型无人机订单中。

“研发、生产、销售,我们都是全链条的。”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陈克娥介绍,2015年前,学汽车修理的弟弟陈克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无人机,便迷上了这个行业,她也义无反顾支持弟弟的决定,姐弟俩潜心钻研,从“门外汉”到“专精通”,产品自研自产能力越来越强,目前市场已拓展到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获“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咸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批“咸宁市农用无人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荣誉,2014年产值达4000万元。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搬迁到咸安经济开发区凤凰西路一处大楼,60多名员工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显示出高效运转状态。

在一楼电机车间,两条锭子、转子生产线加足马力;在二楼组装打包车间,三台农业植保无人机已调试好准备装箱发货,还有大量小型无人机正在组装;在外贸办公室,近20名员工穿梭在各个外文网站忙碌;在研发办公室,墙上小黑板展示着详细的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时间表。研发工程师金兵展示了一款刚研发的“拳头产品”——垂直起降无人机,近3米长的大块头,主体“胖乎乎”,带有飞机的两翼。

“这是具有测绘功能的新机型。”金兵表示,除了这个,他们还在研发架线机、载物机、三角翼无人机和弹射无人机等多种机型,适合不同场景和功能需求。

遥望广袤无垠的田野,农业无人机已悄然掀起一场农业革命,重构着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要更大力度推广科技种田模式,以农业无人机的普及,促进现代农业、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向纵深迈进。”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远宗表示。

(长江云新闻记者 阴志维 通讯员 李婷婷 刘年 戴莹)

责任编辑 陶多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