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周年:局势出现转折 和平曙光初现?
三年前的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三年来,这场二战以来欧洲大陆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不仅给欧洲的安全、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剧烈冲击,也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近段时间,俄乌冲突出现了戏剧性转机,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也是接踵而至。那么,俄乌冲突能够就此迎来和平曙光吗?就相关话题,《长江新闻号》连线了湖南师范大学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
长江新闻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公开表示,如果辞职意味着乌克兰的和平,他愿意辞职。您认为他的表态是一种政治博弈的策略,还是说他的确打算辞去总统一职?泽连斯基提出的两个条件有实现的可能吗?
滕建群:泽连斯基总统的最新表态实属无奈之举。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俄乌冲突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后,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陷入尴尬境地。此前,美国政府从总统到高级官员不断向泽连斯基施加影响与压力。一方面,阻止乌克兰直接参与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将其排除在外;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称泽连斯基为“未经选举的独裁者”,这无疑威胁到了泽连斯基的政治生命。其他美国官员也要求泽连斯基签署价值超五千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协议。美国对乌克兰的抛弃及威逼利诱,迫使泽连斯基作出上述表态,这很大程度上是权宜之计。他提出的“辞掉总统职务”的两个条件,在当前形势下难以实现。俄乌和平问题,没有乌克兰的参与,难以达成最终停火,这是经过艰苦讨价还价的结果。同时,若无欧美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泽连斯基总统也不会轻易退让。因此,目前泽连斯基政府确实面临被抛弃的境地。
长江新闻号:在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之际,欧盟和英国接连宣布了新的对俄制裁,他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做法向外界释放哪些信号?
滕建群: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一直对俄罗斯采取高压的经济制裁措施。对欧盟而言,通过制裁显示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是其主要考虑。同时,欧洲国家长期认为必须高度警惕俄罗斯的“不断扩张”。因此,在欧洲国家看来,现在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制裁或高压状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考虑。目前来看,欧盟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在继续向俄罗斯施压并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但很显然,如果没有美国这样的“领头者”牵引,英国、法国、德国等很难独自引领欧洲国家形成一致的对俄和对乌的政策。
长江新闻号: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在战场上总体呈现出“拉锯”状态。那么,现在的战场态势还能对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产生多大影响?延宕三年的俄乌冲突,会在近段时间迎来“大结局”吗?
滕建群:从未来态势来看,主要需关注两个方面的努力。第一个方面要看美俄之间的互动。从俄罗斯角度看,他不可能跟随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节奏行事,包括尽早停止战场上的正面交火,不会因为特朗普说要六个月内结束冲突就追随美国。因为普京政府不会相信美国所谓的承诺,也不会相信特朗普能真正兑现他做出的一系列具体安排。在这种背景下,俄乌冲突在外交层面还将有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欧洲国家和乌克兰也必然会参与到最终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过程中,这需要大量的外交斡旋工作。从战场形势看,俄罗斯目前掌握一定优势,继续按部就班地推进。而乌克兰一旦失去欧美国家的经济援助和装备提供,其抵抗力和作战能力将大幅下降,最终可能不得不被逼到谈判桌上来。因此,俄罗斯军队和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的交锋情况,仍会对冲突的最终解决产生重要影响。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主编 张六超
责编 何可 秦声
剪辑 李海 黎梦莹 吴天择
制作 袁恬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