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夺取开门红丨湖北咸宁:拼!抢!干!奏响奋进最强音
“大抓项目,大抓发展。”连日来,湖北咸宁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昂扬向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比拼作为,在建成支点中奋勇争先,在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中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发令枪响之后,各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种植基地卯足干劲,全力冲刺抓落实的火热行动,奏响奋进最强音。
全力打造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通山,通通是山,境内群山环绕,是典型的山区县。囿于客观条件,发展工业优势不足。如何破局?近年来,湖北通山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新型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
春节刚过,位于咸宁市的通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通风兼安全洞是电站筹建期的关键节点工程,是主厂房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给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第一个我们超前地质预报,第二个是我们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注意安全风险。”湖北通山抽水蓄能电站筹建期技术负责人袁小勇介绍。
通山抽水蓄能电站利用两个处于不同地势的水库,形成五百米的落差来实现发电。设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节省系统标煤消耗5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9.8万吨。
“2025年底通风洞全线贯通,2032年上半年全部机组投入发电后,年发电量大概是15.75亿度。”湖北通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程处负责人胡栋说。
在湖北省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黄荆口水库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挥舞铁臂,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该项目总投资9.28亿,黄荆口水电站依托水库而建,规划装机1.26万千瓦,年发电量3千万度。
当前,湖北通山建成和在建的绿色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达242.5万千瓦。锚定打造新型绿色能源基地,未来,该县“核蓄风光储”于一体的绿色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千万千瓦级。
和美乡村建设忙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在通山遍地“开花”。日前,走进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柏油路蜿蜒通达,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施工现场机械轰鸣。
“房子都建设得非常漂亮,路都修通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大变样。” 78岁的村民李扬高站在自家门前,望着不远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期待。
该村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污水治理等工程,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升级,同时打造"重走红军路"红色研学、南山下民宿集群等项目,与隐水洞、龙隐山核心景区形成功能互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发展农家乐22家,年利润最高超80万元,带动160人年均增收3000元。
另一边,西泉村也在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运输车、挖掘机协同作业,正忙着清运积土,工人忙着堆砌水沟,抢抓晴好天气修筑灌排沟渠。该县采用"改高填低、客土改良、设施配套"等创新举措,仅用半个月便完成核心区域整改,堡坎修筑与土壤回填同步推进,确保雨季前全面竣工交付。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300余亩零散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新增耕作面积超10%,昔日荒废的"巴掌田"变成"田块方正、道路贯通、旱涝保收"的丰产田。
智能制造企业订单飘红
在通山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多台车装载着产品缓缓驶出厂区,开启它们的征程。这是该企业新春发出的首批订单,总销售额近三百万元。
星火原是一个拥有1600多名员工,八个独立现代化生产车间的大型综合性智能制造企业,主要从事光电控制器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星火原生产的高标准配套遥控、线控器产品在国内国外市场十分俏销,国内市场供应达70%以上。
“新年伊始,我们又一次迎来饱和订单。春节期间,我们生产不打烊,来保证正常生产。随着客户节后正常开工以及物流陆续恢复,公司也进入发货旺季,迎来开门红。” 通山星火原实业总监助理纪晓健说。
2025年,该企业预计投资13.25亿元启动启动星火原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和星火原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三年内建成,计划2025年投资2.2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新增产值2亿元。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中,一颗颗蓝莓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答卷。2月18日,初春的阳光洒进湖北咸宁咸安区横沟桥镇凉亭垴村蓝莓基地,约500亩的高标准设施蓝莓种植基地一望无际,十余名工人穿梭田间,房屋内各类“高科技”助农机器轰鸣运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湖北森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蓝莓产业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凉亭垴村蓝莓基地,智慧农业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数据,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精准作业,生物防控技术构建起绿色屏障。“土壤方面,我们采用‘珍珠岩+泥炭+椰糠’的科学配土法,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40%,每亩节水30%以上。”湖北森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辉介绍道。
凉亭垴村蓝莓基地的4位股东都是90后,点子多、拼劲足。技术总监王辉来自云南红河,在蓝莓主产区之一的云南,他主动学习了目前最先进的蓝莓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绿色无公害,不用除草。用了这种技术后,我们的蓝莓口感会更好,果粒更大,蓝莓的品控预计会比市场上普通的蓝莓提高30%左右,更有竞争力。”
除了积极学习技术,建设初期,基地还积极与农技机构对接,搭建产学研平台,开展蓝莓品种选育、功能性成分提取等7项关键技术攻关。
沿着“种植——加工——文旅”的全产业链布局,森博公司走出三产融合的铿锵步伐。一期500亩标准化种植园年产值争取突破1500万元;二期聚焦深加工,建设可开发蓝莓花青素提取物等8类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线;三期结合凉亭垴村实际,计划建设蓝莓主题研学营地,打造文旅融合。
“从平地、埋土到现在前期已种了15000棵苗,后期还有35000棵,准备分两批次种植。蓝莓是木本植物。今年种植,明年就可以结果。”森博公司总经理余勇说,“有目标,就更要抓紧干!”
蓝莓种植,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当地的村民变身基地里的“打工人”,穿梭在一排排蓝莓苗间,小心翼翼地将滴灌管道插进营养土壤中,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去年在基地务工增收3万元,土地流转又多了份收入。”村民李大姐的笑脸印证着这份“联农带农”机制的成效。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模式,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增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6名。
“等蓝莓熟了,欢迎大家来品尝。”面对镜头,余勇笑着说。预计到2026年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个,真正实现“建一个基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横沟桥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不断深耕高品质之路,带动上万余名村民就业。水果产业,已成为横沟桥镇一块靓丽的“新名片”。从实验室的组培苗到枝头的“蓝宝石”,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凉亭垴村的蜕变正是乡村振兴的微观映照。未来,横沟桥镇将坚持以特色产业为“笔”,在荆楚大地上谱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记者:唐成 程思 陈柱
通讯员:镇依妮
一审:谭茜 董盈
二审:徐唐生 聂国力
三审:阮班新 徐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