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荆门 | 打造新能源企业雁阵梯队 搭建动力储能电池供应链平台
打造新能源企业雁阵梯队 搭建动力储能电池供应链平台
今年以来,荆门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整体提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通过大企业发挥骨干支撑作用,有效带动了链上中小企业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促进了产业聚链成群,打造了一批新能源企业雁阵梯队。
走进亿纬锂能60GWH超级储能工厂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公司最新的MB系列大铁锂电池。去年12月,亿纬超级储能工厂投产后,生产的MB56大铁锂电池,因储能效果好,电芯容量、循环次数均高于同行业产品等优势,深受市场喜爱,订单数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公司为应对市场旺盛需求,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加紧搭建全省新能源动力储能电池供应链平台的号召,春节期间抢抓生产“不打烊”,确保订单按时交付。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彭爱成:“目前亿纬锂能与普威能源、金风科技等国内外的储能企业签订了合作的框架协议,还与超过十多家头部的集成商 电网公司深度的洽谈。为应对市场的需求,正在积极地进行产能扩张,目前订单还是非常火爆的。”
在新能源链主企业亿纬锂能的带动下,其他链上企业也在春节期间持续发力,2025年一季度订单均实现飞跃式增长,实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荆门启思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潘小青:“我们预计一季度营业额在9000万元左右,同比去年大概有150%的一个增长,我们整体的产品交付都在放大。”
目前,荆门在亿纬锂能、格林美等大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下,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产业聚链成群、企业雁阵梯队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今年一季度,园区企业总产值将超过85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
荆门市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曾硕:“我们将围绕现有锂电产业基础,将已有企业做大做强,继续补齐锂电产业链,实现锂电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
荆门博物馆掀起打卡热
今年以来,荆门市博物馆通过开展打卡兑奖、义务讲解等一系列惠民活动,吸引了众多本地和外地游客前来了解荆楚文化和长江文明,掀起了博物馆打卡热潮。
“来到我们荆门高铁,一出站就能够看到这幅图画,迎宾出行图,我们荆门园博园门口也是(这幅图画),仔细观察我们博物馆的很多图腾,也是引用的这一幅画,代表着我们荆门人民广迎八方宾客的心情。”
寒假期间,不少家长带小朋友前来博物馆体验与课本上呈现方式不一样的历史,针对这一情况,金柳洁在解说时特意用一些俏皮可爱、通俗易懂的讲解词,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荆门市博物馆讲解员 金柳洁:“我们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很多的新春系列活动,特别是小朋友的反响很强烈。也会专门针对小朋友开设研学,或者是一些其他的 特别是寒暑假的一些活动,也是希望能够向小朋友或者是青少年,传递我们荆门文化或者是文明的一个传承。”
荆门作为荆楚文化重镇,随着2024年12月荆荆高铁的开通,正不断吸引着外地游客在假期或者周末前来游玩,他们大都会选择打卡荆门市博物馆,来进一步了解荆门和楚文化的历史。
天津游客 刘昕卓:“这里看到的文物更有真实感,就像从古代来的感觉。我觉得剑还蛮酷的!”
湖南游客 梁和云:“看了后,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除外地游客外,大学生也逐渐成为打卡博物馆的主力军。随着近年来各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掀起的国风热潮,许多大学生 选择来到博物馆,一睹这些中华文化瑰宝的真容,了解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大学生 龚周冉冉:“看到了这些器物,就远比我想象中更加的精致,然后保存很完整。”
大学生 上官瑜琦:“以前只在课本或者一些历史书上见过,看到实物青铜器之后,才对楚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
今年,湖北将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持续提高湖北文旅的影响力。荆门将以长江谷文明发源地为抓手,通过提升郭店楚简、屈家岭遗址、明显陵遗址等历史资源的知名度,打造荆门独特的荆楚文化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荆门,了解荆门,更好地传承荆门历史与传统文化。
荆门市博物馆工会主席 周伟:“2025年,我们想从更多的途径去发掘博物馆的资源,让更多的民众能够走进博物馆,让荆门文物能够火起来,并且能够让荆门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走进千家万户。”
荆门矮子馅饼:匠心精神让非遗技艺传承光大
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荆门市矮子馅饼制作技艺入选。这个荆门本地特色小吃,经过几代人对于制作技艺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改进提升,正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上午10点,在荆门工商街的矮子馅饼全国总店门口,已经有不少食客排队等待着新鲜出炉的馅饼。
“有时候想吃就走到这里来买着吃。半个月来一次。蛮好吃,因为本来这个就是荆门的特产。”
这家全国总店在荆门已经开了27年,27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原因,在于持续改进的用料和制作工艺,以及一直不变的匠心精神。目前,矮子馅饼已经成为荆门本地人婚宴、寿宴等场合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矮子馅饼全国总店店长 官金林:“27年左右,(店)一直在这边,酥皮有点变化,但是那个馅料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以前早的时候,像面粉都没有现在好,现在东西是越来越好了。”
除了本地食客们的青睐以外,矮子馅饼近年来还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途径,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消费者。眼前这间矮子馅饼加工车间,就是针对电商平台的消费者“量身打造”,馅饼可以实现从制饼、包装到运输全程流水线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商客户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并爱上了矮子馅饼,自然在全国各地也陆续涌现出了一大批分店,这些分店不仅肩负着展示荆门美食的责任,更是这一荆门非遗技艺开枝散叶的窗口。
矮子馅饼第二代传承人 李东杰:“现在到全国各地有100多家店了,包括上海、长沙、宁波、成都、重庆这些地方都有。做成一种可复制性的,或者是说标准化的东西,我们目前现阶段在做这个研发。我们标准化之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去复制开店,就是让更多人来学习,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行业,把我们这个非遗的这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作为矮子馅饼第二代传承人的李东杰,10年前开始和弟弟李东升一起从父辈手中接过了这项老手艺的接力棒。起初,兄弟两人便遭遇了面粉口感不佳等诸多制作工艺上的难题,经过数百次的调配,最终确认了矮子馅饼的标准化制作工艺。但刚解决了一个难题,另一个难题又接踵而来。最初矮子馅饼走出荆门时,由于兄弟两人扩张步伐过大,导致不少外地店铺最终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停,这一惨痛的经历也让他们意识到,矮子馅饼的受众人群比较固定,并且店铺的选址需要非常审慎地实地考察。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克服,目前矮子馅饼已经成为了荆门非遗文化的名片,兄弟两人希望未来能秉持匠心,做好每一个饼,让这一非遗技艺流传的更久更远。
矮子馅饼第二代传承人 李东杰:“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其实我是更希望他们去认真地对待这样一份工作,这样一份文化传承。把好质量关,把馅饼做好,让大家都能吃到好吃健康的馅饼,希望我们这个品牌越做越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年来,荆门市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新方法,积极开展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围绕非遗+保护,制定了荆门市实施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荆门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刘爽:“坚持守正创新,以打造非遗品牌IP为抓手,以推进非遗产业项目为路径,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以实际行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进一步叫响厚道荆门贡献非遗力量。”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飞 李成汉 毕然
荆门台 谢安平 李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