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背后的他:40多年“拈花惹草” 还原出1082种中国传统色
中国老祖宗的审美究竟有多高级?
从赵丽颖的《满庭芳·国色》里就能体现
一曲清歌如诗如画
唱出了国色山水孕育出的四十多种颜色
梅红、鞠衣、松花、丁香、
麹尘、缃叶、沧浪、东方亮......
念出口唇齿生香
同样为中国传统色折腰的还有李子柒
她的这身黄青色渐变“战袍”
在市面上很难购买得到
因为它是用天然植物原料染制
一半原料取材于湖北神农架
而创作出这种惊艳色彩的
是一位已经69岁的老先生黄荣华
黄荣华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业界誉为“中国天然染第一人”。他上高山、入深林,用40多年时间“拈花惹草”,还原出1082种传统中国色,制作出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建立了自己的色彩世界。
为了弄清楚这项非遗背后的故事,我们来到了他的“御染家”。
植物染色 2800年前在中国诞生
植物染,是以植物做染料的一种传统印染方法。梅染、荼白、落栗、薄柿、酡颜、鸦青、若草、苏芳、竹月、天水碧……这些美如画的传统色彩,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植物印染技艺。在化学染色占据主流的今天,植物染已逐渐不见其踪迹,这些色彩词也束之高阁,变得模糊不清,不为人所知。
植物染自周朝时就已存在,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木;黄色类的郁金、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青色类的用蓝草制成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2000多年来传承下来,因为文字记载较少、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这门技艺濒临失传。
儿时之兴 成就一生挚爱
黄荣华说,他从五六岁开始接触植物染色,大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当时的风筝都是用报纸糊的,而他会学着大舅的样子,将报纸换成更有韧性的皮纸,把树叶碾碎,给风筝染上颜色,别的孩子都很羡慕,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兴趣就是从玩一步步开始的。
长大后,一开始他并没有直接继承家学,而是从事纺织行业。上世纪90年代初,黄荣华来到了沿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公司有个染厂,工程师是台湾人,懂得一点植物染色技术。遇到知己,家学渊源让黄荣华一下子“血脉觉醒”,两人便一起玩起了植物染。“纺织行业的味道我受不了,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我就在想,能不能用植物染来代替化学染色?就是很朴素的想法。”黄荣华说,植物染之所以会失传,主要是因为和化学染色比较,它的缺点很明显——费时、费力、不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了解了国内植物植物染技艺艰难的传承处境,他决定用自己祖传的工夫,为植物染正名。
由决定到做成,中间的路并不容易。植物染虽然历史悠久,在化学染色市场冲击之下,许多植物染配色方法,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黄荣华在研究传统天然染之前,并没有任何人可以作为参考,一切的学习和研究,都只能靠他自己摸索和实验。
很多颜色都是黄荣华第一个做出来的,他根据古籍上的记录,遍访各地收集染材,再一点点调整配比,将这些中国传统色精心调配出来。摸索了近三十年,还是有几种传统的中国色彩调不出来,黄荣华一直没有停止实验。黄老说:“光植物就有一千种左右,工作量也非常大,一种植物里面要分为七八个部分,出来是不一样的,一种树全套做下来得七八天。”
默默扎根 一份标准色卡惊艳世界
沉默,扎根,抱着“对得起师傅、对得起徒弟、对得起自己”的信念,他上高山、入丛林,田野调查、寻找染材、清洗木材、熬制染料、热水染色、清洗固色、一连串的步骤,依靠的是经年累月细心研制才获得的得心应手。整个制作过程,黄老从来不戴手套,触摸温度、感受黏度,全凭手感和经验。自小使然的兴趣,硬生生把黄荣华从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变得十分有耐心。用黄老的话说:“这个工作你急没有用,你急相反会出错。”
转机出现在2012年,他到北京参加文化部的非遗保护大展,带一个北服的学生打下手,现场染色,被报道后引起轰动,人们惊叹于中国还有这么一个技艺。2013年,黄荣华带领北服的两个研究生,花了一个半月,做出来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的标准色卡,有两百多个颜色,而现在这个色卡已更新到1000多个颜色,分为棉布、羊毛、丝绸等材质系列,因为同一个染料,在不同材质上的颜色也有细微的差别。同一年,他在北京宋庄开班,陆陆续续培养了400多个学生,最小的13岁,最大的68岁,遍布全球海内外。黄老说“今年再开班就是第56期了,如果坚持开到第100期,我应该80岁了。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那个时候,趁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尽早把这个技术传下去,因为毕竟能够全面掌握这个技术人不多了。”
黄老说“文字你可以想象,但是我们是做色彩的,我一定要把红楼梦里面的颜色变为视觉可视性。”近年来,他还高精度复原了《红楼梦》中所描绘的60种颜色。2019年,黄荣华操刀的《红楼梦色彩日历》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几年,他正在为《红楼梦色彩考》的出版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这本书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在今年与我们见面。
海纳百川 古老技艺新生
不同于市面上各种流于形式的冰箱贴、书签、记事本,黄老坚持要创作出“有文化、有内涵、有用处”的当代文创。在他的工作室中,一陈设一布景,所见之处皆为老百姓用得上的文创。有各种“莫兰迪”色系的衣服、丝巾,有纯棉的宝宝袜、浴巾、包被,有印着“鸟虫篆”的帆布包,有蜡染的摆件、扎染的挂画,有纤巧精致的丝质折扇,色彩丰富的灯罩,甚至还有用植物染料绘制的山水玄关屏风......你能想到的生活必需品和装饰物,这里应有尽有。甚至,正在开发的美妆产品也即将跟大家见面。
面对今年春晚上的爆火,69岁的黄荣华并没有显得十分激动,他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我们中国的植物染一直很厉害,只是比较低调,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而今年,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黄荣华和武汉大学将开展深度合作,在非遗课堂和“鸟虫篆”文创方面,做出更深的探索。“这一幅字是来自于一个国博王子午鼎上的铭文,我把它拍下来,把它抠出来,用了一个月把它做出来。我就想通过包袋、T恤、服装把我们楚国的传统文化给它时尚化。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有个古文字研究所,他们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下步我们会来进行合作,主攻这个课题。”
长江云新闻记者:索一方 王天宇
编审:柳芳 杨岚
B站视频来源:夏也末xym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