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牢固树立“五个”意识 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

长江云新闻  2025-02-14 09:25:49
分享到:

鄂州,地处中国之中,拥有世界第四、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鄂州,毗邻中国光谷,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鄂州,还是湖北省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综合改革示范区,2024年,鄂州全市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居全省第2,人均GDP居全省第3。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省级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鄂州在支点建设中,有着怎样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目标?如何展现担当作为?《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专访鄂州市委书记孙兵。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吹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鄂州作为省级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在湖北“建成支点”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哪些方面展现鄂州担当作为,有什么样的目标?

答:全省“新春第一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支点建设”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殷殷嘱托,系统阐释、响亮回答了“什么是支点、怎样建设支点”这一事关湖北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鄂州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考察过的城市。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使命任务,牢固树立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努力在湖北“支点建设”中贡献鄂州力量,在“十五五”期末GDP突破2000亿元。

一是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花湖国际机场是湖北建设“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的关键支撑。我们将坚决锚定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目标使命,加快完善设施配套和能级提升,进一步助力湖北发挥得中独厚、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优势,加快构筑内陆开放高地,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

二是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武汉都市圈是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作为武汉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我们将紧紧依托武汉,持续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为湖北“建成支点”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建成支点的底盘和基础。我们将充分发挥鄂州建市40多年来积累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探索,努力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和美乡村创造更多鄂州经验。

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问:花湖国际机场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是湖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鄂州将如何进一步提升花湖国际机场枢纽能级,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为湖北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作贡献?

答:花湖国际机场投运以来,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货运航线93条,货邮吞吐量累计突破142万吨,年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5。今年1月23日,单日货邮吞吐量达5999吨,创开航以来新高;春节前一周,单周货运航班量926班,跃居全国第一。当前,鄂州连接世界的天路更加宽广、拥抱世界的姿态更加开放。我们将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的决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持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为湖北加快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增强货运功能。持续织密货运航线,开通更多通达国内重点城市的航线,拓展加密通往欧美、亚太的国际航线,确保货运航线超过100条;用好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服务功能,推动供需双方实现高效精准匹配。持续增强货运能力,做大货量规模,加大对未来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提前谋划与布局,进一步充实国内国际公共货站建设,推动顺丰航空公司增强货运能力,发挥好顺丰既有货源优势和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管理公司平台优势,探索建立国际物流网络公司,推动更多货量向花湖国际机场集聚。持续完善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吴楚大道东延线、机场高速二期、燕矶长江大桥、燕矶港、机场铁路联络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提升开放能级。争创开放新平台,坚持“以建促批”“边建边申”,加快完善综保区设施和功能配套,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用好开放新牌照,高质量运行B保中心,提升保税中心仓库和设施使用效率,吸引更多外向型企业入驻;进一步优化完善“5+1”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功能,持续降低运营成本,让更多国际货运航线“满载而归”。探索开放新机制,持续推进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花湖国际机场通关效率;充分借鉴上海洋山特殊综保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以贸易、投资、国际运输往来、跨境资金流动、人员流动五大自由为核心的开放型制度体系。

三是发展枢纽经济。推进货运流量转化,充分利用花湖国际机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货量优势,促进物流产业、商业、金融等各类要素聚集,把货运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加快形成效益增量。推动临空产业集聚,优化完善“一区四园”产业布局,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壮大航空物流、临空制造、现代服务、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经济、“保税+”等新业态,打造临空经济增长点。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教育、医疗、商服、生活等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和国际人才,发展特色更鲜明的枢纽经济功能区,建设宜居宜业国际空港新城。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问:省委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鄂州要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有哪些举措?

答:王忠林书记强调,要“加快提升武汉都市圈能级和功能”。鄂州将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的天然优势,更加主动融入、主动服务武汉,着力在交通、创新、产业、民生等“一体化”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区位条件优势向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变。

一是着力推动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武黄高速改扩建、黄鄂黄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武鄂黄黄“三横三纵”鄂州段9个节点工程如期完成,推动梧桐湖、红莲湖轨道交通建设尽早启动。

二是着力推动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打造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承载区。发挥并支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以“用”为导向的鄂州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发挥鄂州(武汉)、鄂州(北京)离岸科创中心作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做大做强华科工研院、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点科创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加速在鄂州落地转化。

三是着力推动产业一体化。对接武汉“965”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深化园区共建,联合东湖高新共建工业母机产业园、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协同打造全国重要的工业母机生产制造基地、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推动民生一体化。不断拓展“圈内通办”事项范围,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承接武汉教育医疗资源辐射带动,如期建成华夏理工学院梧桐湖校区、临空经济区华宜国际学校并投用。做好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文章,扎实开展梁子湖水环境治理,加快实施梧桐湖备用水厂建设及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红莲湖生态综合治理EOD、梁子湖水草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

加快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问:鄂州是湖北省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综合改革示范区,城镇化率位居全省前列。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鄂州还有哪些部署?

答: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始终是鄂州的一张靓丽名片。2024年,全市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均居全省第2,人均GDP居全省第3。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坚决按照省委关于构建“六大体系”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着力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加快实施沿江大道、鄂钢周边等重点片区老旧城区改造,深入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着力打造韧性城市,持续推进城区老旧管网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城市抗灾减灾能力。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利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二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做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推进现代种业、武昌鱼、生猪等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认养农业、垂直农业等新业态。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大高标准农田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村水电路气网建设质量。加快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教联体建设,不断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养老、就医、入学、就业等问题。

四是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完善城市“五级组织体系”、农村“四级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以长港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鄂州。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征 冉涛 全晟 刘璐 实习生 涂诚智)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