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质生产力在湖北 | 国企改革中的“宜昌现象”

长江云新闻  2025-02-13 19:32:04
分享到: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有企业承担着关键使命。如何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创新型分配制度改革等,激发创新活力,来看宜昌的探索。

眼前这块皮革,能耐紫外光照、耐高温、耐摩擦,而秘诀就是它的原材料——有机硅。

兴发集团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毕施明:当下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在沙发、箱包、汽车内饰、3C电子这些领域。

在兴发集团,有机硅被做成光扩散剂、硅气凝胶等10多种产品,去年,光硅产业板块,销售收入就有近60亿元。而起初,它的原材料——氯甲烷,还是个“令人头疼”的副产品。

兴发集团有机硅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毕施明:属于危化、易燃易爆的物质,以前我们基本上就是外销了,运费(每年)基本都要上亿元,氯甲烷刚好是我做有机硅单体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不断延链补链 ,往高端精细化工路线上发展。

向绿色化、高端化的现代化工转型,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作为一家县域国企,如何突破地域限制,统筹创新资源?兴发集团的回答是:协同式创新。

兴发集团连续三年,投入近40亿元用于研发,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共研项目。比如,眼前这个有机硅研究中心,就是与中科院联合建立的。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湖北兴瑞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书兵:2024年有机硅研发投入达到超过1.7亿元,目前我们有机硅单体产能已经达到80万吨,占国内产能的第三名。

突破县域思维,开展协同式创新,让兴发集团从一个县域国企,成长为年收入超600亿元的行业龙头,产品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在安琪集团,郑贤良博士与团队,正在围绕“特种酶制剂”,展开技术创新。

安琪集团生物催化与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郑贤良:2024年,我们技术中心一共有14个项目,在蛋白加工领域、水解糖加工领域,我们有比较多的技术储备。

这些原创技术,让安琪集团的产品,从一块酵母,延伸到生物新技术、生物农业等领域,年收入突破200亿元。这样的成果靠的是人才,可是,与一线城市的企业比,安琪集团的吸引力在哪里呢?

安琪集团总经理助理、研究院院长 张彦:每年都有重大技术和重点新产品奖励制度,我们一二期股权激励,研发人员占比达35%左右,我们现在也正在不断优化我们研发激励机制,重点打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新的分配制度,为企业注入持续发展的一个活力。

“谁创新、谁受益”,这样的创新氛围,让安琪集团聚集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作为山东人,郑贤良从海外毕业后,就选择留在宜昌。

安琪集团生物催化与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郑贤良:我就是依靠谷氨酰酶这个项目,获得了两次重大新产品奖励,总金额应该是20多万,享受到股权激励政策。

兴发与安琪,一个从县域里走出、一个从试验基地里起家,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步步成长为百亿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宜昌现象”。在宜昌,产值过百亿的企业有10家,其中,5家是地方国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和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市场化改革,更加有力有效地激发创新活力、维护公平竞争。这也为宜昌的国企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宜昌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黄智华:2025年将进一步培育高水准创新生态,进一步鼓励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纵深推进国企改革。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琨 李慕文 郑莉莉 乐城)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