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第二城?宜昌的他们,冲刺“千亿县”

白龙岗纪事  2025-02-13 17:01:05
分享到:

2月5日,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举行。会议强调:“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千亿县,就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县。据最新的公开报道,2024年,宜都“GDP预计增长7.5%,总量接近千亿”,枝江“GDP预计增长9%,有望突破900亿元”。这也意味着,2025年两地将与汉川(2023年GDP873亿元,2024年预增7%)、潜江(2024年GDP预计930亿元)、大冶(2024年GDP首次突破900亿元)共同组成湖北冲击第二座千亿县的“排头兵”。

宜昌正大力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县,何以为强?谁将成为宜昌第一个千亿县?这些问题都将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得到答案。

千亿县是一个什么“门槛”?

从2007年,全国第一次诞生“千亿县”开始,“千亿县”便一直在扩容。2023年,我国千亿县总数达到59个。全国有1800多个县(含县级市,不含市辖区),千亿县占比约3%。

县域经济的比拼已经进入“千亿县时代”。一个县(市)经济体量超过千亿元,意味着这座县城已经拥有了大规模专业性产业集群,同时随着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提升。

纵观千亿县名单不难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千亿县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23年全国百强县,超过3000亿的仅有4地,依次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晋江市。4地都拥有强大的产业集群:

全国最早的5000亿级别的县(市)昆山,拥有7000亿元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3000亿元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江阴兼具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双重优势,拥有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智慧能源、新材料、石化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晋江是“中国鞋都”,拥有超3000亿元鞋服产业和1000亿元纺织产业集群,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材料产业是张家港市主导产业。扬子江国际化工园是江苏省首家化工中试基地,2023年实现营收893亿元,已聚集世界500强企业24家、世界化工50强企业17家。图片来源:苏州生态环境

再看湖北省。2022年仙桃市GDP突破千亿,成为湖北第一座千亿大县,2024年仙桃市GDP总值为1125亿元。仙桃的主导产业为现代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以及食品及生物医药。与部分千亿县经济结构不同的是,仙桃市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较早,2024年三次产业占比为12.3:42.9:44.8。

目前,湖北仅一个千亿县。邻近的湖南拥有3个千亿县,分别是长沙县、浏阳市与宁乡市。其中长沙县为中部第一县,2024年GDP预计突破2200亿元。

▲2月7日,春节假期刚过,湖南省长沙市宁乡高新区的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新华社 发

一座城市GDP达到900亿元,就到了千亿的门槛,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一般一到两年就可突破千亿。因此,湖北将在2025年迎来千亿县的爆发期。

跳多高才能摘到桃子?

据此前报道,枝江2024年GDP预增9%,有望突破900亿元。2月7日,枝江市召开“冲刺一千亿、奋进‘六十强’”推进大会,提出“跳起来摘桃子”,冲刺一千亿。在2025年枝江两会上,当地提出的2025年GDP增速目标为8%。

宜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宜都GDP预增7.5%,总量接近千亿。2025年GDP增速目标为8%。

按照预计增速,2025年两地有望同时撞线“千亿”。两地的增长动力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工业。工业稳则全局稳。

两地都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备的工业强市。据当地提供的数据,2024年两地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都在50%左右,而2024年湖北省第二产业的比重仅为35.9%。冲刺千亿,第二产业依然是核心力量,这也充分体现了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不动摇的战略意义。

从数据看,宜都已经接近千亿。宜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宜都将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培育壮大新材料、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三大根植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海格斯锂电新材料、百杰瑞锂电新材料、新宙邦宜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东阳光电池铝箔、磷氟锂业、兴友新能源、容汇锂电等工业新增长点稳产增产。

▲盛虹控股集团湖北海格斯锂电新材料项目效果图。 

2024年,奥克拉、宁磷精制磷酸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电池“四大主材”在枝江实现闭环。2024年枝江化工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两大根植性主导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占规上工业比重的80%。2025年,化工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依然是枝江发力的重点。

我们注意到,两地主导产业前都加上了“根植性”。何为根植性主导产业?简言之就是产业网络不仅在经济上与当地有紧密联系,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也具有内在的、基础性的、长期性的联系。这样的产业往往“搬不走、稳得住”,还可传承。

区域协同的空间有多大

随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支点建设贡献县域力量,区域协同是未来县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地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不少企业有上下游关系。2025年,宜昌打造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两地的新材料和医药健康,以及宜都的装备制造均在其中。两地产业更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的万亿产业布局高度契合,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为区域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25宜昌两会期间,宜昌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参加枝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枝江要“在区域协同上下真功、见实效”。加强与宜昌高新区的招商联动、产业协作,强化白洋片区与姚家港片区“两园联动”,推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发展互促,更好融入和服务东部产业新区建设。

在枝江市2025新春第一会上,枝江市负责人表示,湖北冲击第二座“千亿大县”,比拼角逐异常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拼命”必退。

▲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纺丝生产车间。郑有根 摄

宜都也尝到了区域协同的甜头。2024年10月,湖北迅盛半导体年产612吨半导体级硅烷特气项目,在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开工。项目12项行政审批事项均由宜都市负责,相关资料抄送松滋市备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宜都市负责人表示,区域协同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2022年春天,湖北“当枝松宜”百强县市聚集区协同发展联盟成立。“百强、聚集、协同”这些关键词,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协作、抱团发展,最终实现百强县榜单中湖北整体位次的提升。2023年,荆门市东宝区的加入,形成了“当枝松宜东”的新联盟。

2025年,这颗改革创新的种子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四地以及去年加入联盟的荆门市东宝区,再加上邻近的夷陵区,这一区域可能出现3个千亿级的县(区),4个甚至更多全国百强县(区),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升级”的跃迁。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