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点》| 文博寻宝记
我们常听说,培养艺术感,最好方式就是去看展,世界太大,历史太久。一个人只有眼睛看得多了,心才会大;心大了,生活的意义才会大。
可是逛博物馆的乐趣在哪儿?《知道一点》从今天开始,每周给你一点小知识,也许,带着它你就想来一场——文博寻宝记!
首期节目,我们要请出一位大人物——
我叫“喜”,来自秦代,是一位基层法律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已沉睡2000多年。如今这里热闹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看我写的工作日志,怪不好意思的。不过这些日志都是我每天晚上就着微弱的灯光,在筷子一样粗的竹简上,一笔一划地写下的,4万多字写了几十年。如今,我成了网红,那不妨让我带着你们,去把咱湖北的宝贝看个够!
云梦县博物馆(来源:云梦文化和旅游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首站就去咱湖北面积最小的县——云梦!别看云梦县博物馆位于小县城,现有馆藏文物却多达5000余件,出土的大量秦汉简牍“复活”了秦朝,享誉海内外!云梦因此也有了“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涨知识】
【简牍是什么?】
简牍(jiǎn dú):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
【简和牍有什么区别?】
简和牍是两样东西,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更宽。在制作材料上,一般简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称“竹简”和“木牍”。
【原来这些词都源自简牍!】
学富五车:这个成语里的“五车”就是指五车的简牍。指读书很多,学问渊博。
韦编三绝: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竹简串联起来。三:指多次。绝: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云梦出土的大量秦汉简牍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因为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出土时数量巨大,包含1155枚竹简、4万余字,这就是我当时写的“工作笔记”,这其中有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秦律十八种》,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供给,还有饭食都有明确规定。比如: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审讯时,不能严刑拷打……这些可以帮助现代人一览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
△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着大量秦律内容。(来源:央视)
翻阅简牍就像打开了古代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有机会,你可以去云梦县博物馆,透过跨越千年的简牍,去看见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
编辑:雅婷
审核:杨康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