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余额不足,孩子用AI赶作业? 长江评论:AI工具应该“赋能”而非“代写”
近日,家住武汉汉口的黄女士无意中发现,三年级的儿子竟然在用AI软件帮忙写作业。“老师要求每周写一篇作文,儿子把作文题和需求发给AI,立马生成了作文,儿子直接照着抄。”黄女士很生气,目前已经没收了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权”。
孩子们不仅找AI帮忙“写作文”,还会把数学题交给AI。光谷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儿子初二,女儿小学五年级,兄妹俩会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扔”给AI解答。“大部分情况下,AI都能立马给出准确、详细的解答。”杨女士担忧,长此以往,孩子会丧失自主思考能力,越来越依赖AI。(来源:长江日报)
眼下寒假即将结束,如果说曾经父母担心孩子假期作业写不完,如今大批父母不禁担心孩子作业“写得”太快。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AI工具DeepSeek成功出圈。根据国内AI产品榜统计,DeepSeek应用上线20天,日活就突破了2000万。一分钟不到能生成一篇800字作文,只需几秒就能完整列出数学题的解题思路、步骤以及标准答案... ... 无需复杂指令、具备深度思考能力且免费的DeepSeek,在助力大众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却被部分孩子当作作业“代写”工具,引发家长担忧。
诚然,倘若孩子只是简单的把作业丢给AI“一键生成”来敷衍了事,长此以往,不仅知识会变得碎片化、难以形成体系,还会逐步产生依赖,养成思维惰性,最终丧失独立、深度思考的能力。面对AI浪潮,单纯禁止绝非良策,AI工具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2024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AI教育”。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中,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明确了各阶段的教育重点,也为AI的使用指明了方向。
实现AI“工具为用,思维为本”,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寒假作业来说,当大量的孩子将作业“外包”给AI时,除了家长要加强监管,企业不妨推出“实名制”青少年版本,针对特定人群仅提供思考过程,屏蔽答案生成功能,将工具转化为“思维教练”而非“答案供应商”。老师们在利用“AI查重”功能检查作业时,若发现“代写”作文,可将其作为案例,引导孩子分析人机写作的优劣;也可以尝试创新假期作业形式,增加开放性、实践性的项目,助力孩子更好认识AI。比如,今年寒假,全国不少中小学都开始尝试AI创意作业,有的学校让孩子们用AI创作一幅包含着家人名字的新春对联,有的要求孩子们选择一位喜欢的诗人用AI全面了解他,还有的要求用AI生成旅行规划,这些探索值得推广。
AI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能与技术共舞的人才”——学生既需掌握工具的高效,更需锤炼思辨的深度。唯有二者相结合,才能让AI真正为孩子们的教育赋能,而非沦为单纯“代写”的工具。
长江云新闻记者:徐嘉珉
编审:华磊 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