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生命有限,但黄旭华的精神却在无限传递

长江云新闻  2025-02-10 10:46:03
分享到:

“昨天晚上,我彻夜难眠,生怕错过黄旭华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今天(2月10日)上午10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将在湖北武汉武昌殡仪馆举行。早上7点,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殡仪馆门口献花送别黄老。长江云新闻记者注意到,寒风中,一位手捧菊花、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些眼眶红肿。

“为什么我这么早就带着孩子赶来了,因为我昨晚一整夜都没睡好,得知黄老过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提起黄旭华,脸上泪水还没干的李俊,眼睛里又有些湿润。李俊是一名退役军人家属,虽说今天是工作日,但她还是一大早就带着两个孩子毛梓宸和毛紫羚,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来到武昌殡仪馆,悼念黄旭华院士。“黄老为了国家的事业无私奉献,隐姓埋名30多年,我觉得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希望我的两个孩子能够好好地学习黄老的精神,学习黄旭华对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事迹,以后也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

她告诉记者,她们家与黄老有着特别的缘分。

李俊的长辈胡佩兰,是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恰好与黄旭华院士同一年获此殊荣,这让李俊对黄院士多了一份别样的亲近感。这份奇妙的联系,不仅发生在老一辈人身上,她们家的小孩也同样与黄老有缘。“我孩子的小学就在黄老工作的七一九研究所旁边,每次看到黄院士,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那种亲切与温暖,难以言表。”李俊告诉记者。

同行的男孩毛梓宸,胸前佩戴红领巾,鲜艳的红色,在色彩庄重的殡仪馆门口显得十分惹眼。毛梓宸现就读于中山路小学,巧合的是,他与黄院士的女儿、孙辈是校友。“黄爷爷是一位特别和蔼可亲的老人家,我以前听过黄爷爷讲课的,给大家传授的都是一些非常正能量的精神,我要学习黄爷爷身上的爱国精神。”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不曾回家,甚至不曾透露自己的工作。1987年,黄旭华给母亲寄去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中有一位不能透露姓名的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到这时,黄旭华母亲才终于知晓,“不孝”儿子沉默三十年的秘密。再见到母亲,母亲已93岁,黄旭华说:“对家里,我内心是有愧疚的,但事业需要我这样,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的故事和精神,感染了一个又一个像李俊这样的人,鼓舞了一批又一批正在成长的孩子。李俊告诉记者,她一大早精心挑选了7朵鲜花,她说,希望这份独特的心意,能跨越生死,传递给在另一个世界的黄老,愿黄老一路走好!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张文杰 曹文超)

责任编辑 张文杰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