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 干出“奋勇争先”新作为
宜昌,依江而建、因江而兴,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它拥有享誉中外的三峡明珠,是长江大保护的生态标杆;三峡水运新通道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加快成型;是我省唯一一个卫冕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城市,堪称走在前列的文明典范。新的一年,宜昌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推动整体提升,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专访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
问:今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宜昌努力打造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宜昌打算从哪些方面发力?
答:省委省政府聚焦“加快建成支点”,赋予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为宜昌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我们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传达贯彻、部署落实。2月6日,市委市政府又在新春第一会上,对扛牢“三个重要”新定位、落实“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聚力支点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推动城市能级、发展质效和城市竞争力、区域带动力加快跃升,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提供宜昌发展支撑、为世界展示美丽长江彰显宜昌作为、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宜昌强劲动能。
一是聚力提升发展能级。2024年,宜昌经济总量跨越6000亿,进入了登高望远、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将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做大经济总量、城市体量,加速向万亿级规模迈进。
二是聚力提升发展速度。全市上下瞄准更快、更好、更强的目标,在把质量放在优先位置的前提下,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速,力争2025年GDP增速达到7%以上。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按照7.5%的目标进行调度,确保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延续高于全国、好于全省、排位靠前的竞进态势。
三是聚力提升发展质效。坚决扛牢“立规之地”的政治责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着力构建“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聚力提升发展后劲。今年,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主城引领,加快建设城市新中心、高铁新城、东部产业新区、点军科教城等重点发展片区,推动宜都、枝江百强县进位,支持当阳冲刺百强,培育壮大一批百强城区、百强乡镇。
问: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力”,其中包括提升区域协同力,要求推进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这个过程中,宜昌如何发挥独特优势?
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既要发挥独特优势,干好一域促全局;也要着眼全省所需,站位全局谋一域。接下来主要聚焦“高质量”“一体化”两大关键,做强自身实力、发挥支撑功能,进一步强化“五个协同”。
一是强化规划协同。以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与武汉、襄阳协同谋划重大项目,共同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级。
二是强化产业协同。以宜昌东部产业新区为依托,做大做强“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建设,夯实“金三角”发展根基。
三是强化创新协同。借力武汉科教优势,创新资源布局、加强要素整合,促进平台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联。
四是强化开放协同。积极推动自贸片区、综保区联动发展,合力打好外贸稳增长、内外贸一体化、开放枢纽功能提升三大攻坚战。
五是强化生态协同。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引江补汉等重点工程,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问:支点建设,于地方而言,摆在首位的还是经济建设。2024年宜昌经济总量迈上了6000亿台阶。今年宜昌如何继续承压前行,在“稳”与“进”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答:扛牢扛稳“三个重要”新使命,经济建设必须打头阵。宜昌将始终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激活“进”的动能。
一是全力抓项目。加快推进万华化学、邦普宜化、安琪合成生物、广汽二期、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达效,谋划推进30个百亿级、50个五十亿级、100个十亿级重点项目,确保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不少于800个、新入库不少于650个、新竣工不少于500个。
二是全力壮产业。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深化“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推动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向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方向延伸,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向高端生物制造方向集群化发展,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向绿色智能船舶、高端化工装备等领域特色化发展,突破性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力争今年新增2个千亿产业,“3+2”主导产业全部达到千亿级规模。同时,按照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实施新一轮省域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健全科技财政稳定投入、科技金融服务等机制,用好安琪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三峡实验室等重点科创平台。
三是全力促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持续唱响“荆楚购·宜起购”活动品牌,做大做强“两坝一峡”、三峡千古情等拳头产品,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四是全力优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将聚焦降成本、畅循环、优服务、促公平,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问:宜昌与三峡工程共成长,如今三峡水运新通道即将开建,宜昌发展迎来又一重大机遇。我们也注意到,宜昌正在实施“枢纽赋能”战略,请问如何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答:宜昌伴江而生、因坝而兴,宜昌城市跨越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高度正相关。今年,三峡水运新通道全面启动建设,标志着宜昌进入“新三峡时代”。我们将统筹好服务保障和借势借力的关系,深入实施枢纽赋能战略,持续放大重大工程的“乘数效应”,把重大工程建设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
一是做大枢纽能级。加快建设4条高铁、4座长江大桥、10条高速公路,加快补齐航空客货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完善“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打造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二是做强枢纽贸易。积极融入中欧(亚)班列国际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打通至宁波、厦门、广州、钦州扇形对外开放物流通道,努力建设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三是做实枢纽产业。壮大现代化工、生物医药、船舶制造、航材研发等枢纽型产业,切实以枢纽带动贸易、贸易聚集产业、产业反哺枢纽。
四是做活枢纽生态。加快整合平台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培育引进供应链示范企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田园 南新颜 郑莉莉 金若晗 刘巧路 乐城 宜昌台)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