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湖北多地紧盯这四个字!
乙巳蛇年首个工作周,湖北省、市州“新春第一会”相继召开。湖北各地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布局当前,放眼未来。
长江云新闻记者梳理湖北各地“新春第一会”发现,多个市州的目标规划里, 都提到了“科技创新”这四个字。
武汉: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加快科技创新部署,武汉率先打响第一枪。2月6日,武汉市召开“新春第一会”,也是武汉连续第4年聚焦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创新,武汉走得快、看得远。湖北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武汉深知责无旁贷。
在“新春第一会”上,武汉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策源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方案还制定加快科技企业培育、着力推动研发产业化、打造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矩阵等任务清单,明确到2027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1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培育1家营收过千亿元、2家过500亿元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襄阳: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能级
襄阳在“新春第一会”明确,要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襄阳提出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除了做好招商引资,襄阳还指出要创新引领、技改提能,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
宜昌: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宜昌“新春第一会”主要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宜昌提出,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定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做好这一课题?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工业经济扩规模、提质量、上水平,是宜昌的答题思路。
具体来看,宜昌提出以“制造业”主攻方向,将在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还重点谋划未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科研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荆门:加码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荆门“新春第一会”明确,要实现科技创新攻坚突破。提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1+1+1+N”的格局,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整体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质效。
鄂州:重奖科创企业、项目
科技创新十强企业分别获得20万元奖励,5个重点科技项目获得50万元奖励……在鄂州“新春第一会”上,政府真金白银地奖励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以此让科技创新的力量继续蓬勃发展。未来,鄂州还将聚焦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让鄂州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热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湖北各市州都制定了新目标。咸宁“新春第一会”,提出今年将实施产业倍增、科技赋能等“五大行动”,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荆州“新春第一会”,提出冲刺5000亿元目标;恩施“新春第一会”,提出未来5年GDP要冲刺2000亿元;潜江“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加快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唯有坚定不移地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眼下,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更多支撑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谢雅静)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