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 吴海涛
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回顾历史,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立足当下,襄阳是汉襄宜“金三角”的关键一环,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2024年,襄阳向新突破,经济总量首次跨越6000亿元大关。新的一年,襄阳如何扛起支点建设的战略使命?《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走进襄阳,专访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吴海涛。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对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行全面部署。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何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答:全省“新春第一会”就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发出了动员令。襄阳将强化支点意识,拉升发展标杆,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是在省域内做强支撑,提升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二是在区域内当好引擎,推动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努力成为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联动鄂西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三是在中西部争当标杆,融入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努力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典范。
问:经济实力领先是建成支点的首要特征。襄阳2024年经济总量跨越6000亿大关,如何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
答:襄阳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大关,标志着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台阶。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更好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具体讲,就是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上奋发进取,用好隆中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加快县域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上积极探索,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形成龙头引领、梯次培育的发展格局;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统筹城市更新和古城保护,建设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上奋勇争先,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高质量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襄阳。
问:当前,湖北发展进入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襄阳作为全省重要一域,在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方面,有哪些具体抓手?
答:建成支点,关键还是要靠发展、靠项目。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发挥产业基础扎实、配套完善、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进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力度,争取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襄阳。另一方面,以“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为牵引促进投资有效,全覆盖联系服务“四上”企业,持续做强龙头企业、培植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企业增产扩能、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生产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问:建成支点,归根到底靠实干担当、靠过硬作风。襄阳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形成真抓实干浓厚氛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建成支点,时不我待、事在人为。我们将坚持目标和过程双控、全领域和全要素统筹、转作风和提能力并进、激励和约束并重,实行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五化”管理,促进要素向产业、企业聚拢,服务向项目、工程聚合,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市场主体上,体现到城市能级和发展质效上。同时,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推动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升能力,传承和发扬“铁打襄阳”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一体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民生保障工作、一体推进党建引领的经济社会组织建设、一体推进党风政风民风优化,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江云新闻记者 梁延 甘泉 徐嵬毅 祝如月 费晓丹 陈静 谭思为 廖云翔 襄阳台)
![](https://res.cjyun.org/t/site/10008/1e4162f81029a8a503d73704a7950403/assets/2021cjy/dig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