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吴海涛:弘扬“铁打襄阳”精神,奋力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湖北日报  2025-02-08 17:23:51
分享到:

聚力支点建设 形成硬核支撑

襄阳加快构建内畅外快的城市路网,成为省内继武汉之后第二个同时拥有内、外快速环线的现代化城市,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快速交通成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全省“新春第一会”对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进行全面部署。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何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吴海涛:全省“新春第一会”就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发出了动员令,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坚定政治自觉,体现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强烈使命担当。省委、省政府对襄阳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赋予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我们将知重而担、知责而行,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按照忠林书记提出的“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的要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谋划推进襄阳发展,促进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在省域内做强支撑。加快提升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扎实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

二是在区域内当好引擎。发挥好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联动鄂西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区域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努力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

三是在中西部争当标杆。全面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优质产业转移,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努力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典范。

锚定发展不动摇 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2024年12月4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新能源商用车生产线上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经济实力领先是建成支点的首要特征。襄阳2024年经济总量跨越6000亿大关,如何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作用?

吴海涛: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成支点,首先需要一定的体量和能级作为支撑,并确立了到2030年全省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的发展目标。2024年,襄阳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大关,我们将紧盯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更好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作用。

一是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上奋发进取。充分发挥隆中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着力解决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痛点和“卡脖子”技术难点,加快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在加快县域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上积极探索。立足“山水洲城”特色风貌,做好治山、理水、营城文章,大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品质。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枣阳市持续实现百强进位,其他县市奋力赶超、加快发展,形成龙头引领、梯次培育的发展格局,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是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发挥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统筹好城市更新和古城保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是在加强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上奋勇争先。扛牢汉江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加强南襄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高质量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襄阳。

实施“两资三能” 推动量质齐升

襄阳中节能25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吊装作业。襄阳市大力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初步形成风光水火多轮驱动的多元电力供应体系,能源结构布局更加优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当前,湖北发展进入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襄阳作为全省重要一域,在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方面,有哪些具体抓手?

吴海涛:忠林书记强调,加快支点建设,必须在抓发展上全力以赴、聚焦聚力。襄阳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统筹扩大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方面,以“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抢抓“两重”“两新”等宏观政策加力扩围的窗口期,紧密衔接国家所需、襄阳所能,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实施力度,争取一批支撑性、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襄阳。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大力推进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产业生态招商,进一步拓展生产要素招商、乡情招商等模式,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一方面,以“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为牵引促进投资有效。全覆盖联系服务“四上”企业,“一企一策”解决投产、经营、达效过程中的难题,推动企业增产扩能、发展壮大。分领域摸清企业技改需求,促进政策精准对接,打造一批灯塔工厂、数字孪生工厂,推动更多生产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大力实施龙头促进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以发展论英雄 凭实绩用干部

襄阳襄水街开街以来,吸引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赏美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刘蒂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建成支点,归根到底靠实干担当、靠过硬作风。襄阳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形成真抓实干浓厚氛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吴海涛:建成支点时不我待、事在人为,敢打敢拼才会赢。我们将传承和发扬“铁打襄阳”坚韧顽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强化拼抢意识,激扬争先斗志,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以襄阳一域之为服务全省支点建设。

一是坚持目标和过程双控。严格执行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履责考核序位化“五化”管理,形成工作闭环,防止责任落空。

二是坚持全领域和全要素统筹。着眼全域优化生产力布局、立足全市统一配置资源,做到发展所需就是要素保障所向,促进要素向产业、企业聚拢,服务向项目、工程聚合。

三是坚持转作风和提能力并进。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推动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能力本领,一体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民生保障工作、一体推进党建引领的经济社会组织建设、一体推进党风政风民风优化。

四是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实干中考实绩、从实绩中辨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让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挪位子、受警醒,点燃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