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黄石阳新:“民生清单”变成幸福图景

云上阳新  2025-01-15 16:20:48
分享到: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幸福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是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是住房、上学、看病、养老……

民生民意,念兹在兹。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去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办实事、惠民生,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王曙村230余位老人吃上免费食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阳新县富池镇王曙村,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们可以吃上免费的一日三餐。

每天临近中午饭点,王曙村“幸福家苑”食堂里,饭菜香气扑鼻而来。豇豆、油麦菜、番茄鸡蛋、红烧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令人食欲大振。老人们有序地排队、盛饭、打菜,他们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唠着家长里短,其乐融融。

“我家就在附近,走路一会就到了。”王曙村村民王贤加说,“自从食堂开业以来,我几乎每天都过来吃。”

“一个人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怕营养不够。”王曙村村民王前高说,“这里午餐每顿四五个菜,有肉有汤,吃得很开心。”

“幸福家苑”食堂共三层楼,一楼是厨房和老年人娱乐区,二楼、三楼是就餐区,以自助餐的形式提供三餐服务,食堂还根据老人年龄进行了科学分区,72岁及以上的老人安排在二层,65至72岁的老人则安排在三楼。

王曙村户籍人口近2600人,65岁以上老人有230多人,因老人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加之独居等原因,“开火难”“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村民多次反映,经过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最终决定兴建‘幸福家苑’食堂。”富池镇王曙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义龙介绍。

2024年7月,“幸福家苑”食堂建成。但关于就餐费用谁来出、出多少,大家各执一词。王曙村“两委”经多番商议后决定,在村集体资金有富余的情况下,对符合标准的老人们,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先行收取费用,年底村集体分红时一次性全额返还,尽量减轻老人们的负担。这样,王曙村65岁以上的村民们就吃上了“免费”的一日三餐。

该食堂的十余名工作人员均由志愿者担任,大家不计报酬。“口味上有什么不适应的,我们都会改进。看到老人吃得开心,我打心底里高兴。”富池镇王曙村村民袁菊芬踊跃报名,成为首批加入的志愿者,“志愿者分三班倒,大家都是自愿参与。”

“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午餐有两荤两素加一汤,每天约有230人前来就餐。”“幸福家苑”食堂负责人王建雨说。

类似“幸福家苑”这样的食堂,阳新县去年共新建了12家。有的食堂对本社区老人每餐仅收取2元;有的食堂针对独居、行动不便及高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有的食堂将文化娱乐和助餐服务相结合,为老人提供棋牌、就餐、艾灸等多样化服务。此外,一些村(社区)还在重阳节、敬老月等活动期间,借助幸福食堂举办敬老宴,邀请老人就餐、欣赏文艺演出。

如何让幸福食堂办得更好更长久?阳新县民政局表示,将坚持“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思路,形成“党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幸福食堂+助餐点”的养老模式,确保幸福食堂长久飘香。

53个教联体推动城乡学校“齐步走”

“以前孩子入学时,我们嫌家门口的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想方设法挤到了县城小学。可孩子还小,各方面都不方便。这两年,我们发现家门口的学校软硬件都不比城里差,就把孩子接回来了。”去年,家住阳新县白沙镇的石先生给儿子办理了转学,从县城小学转回镇里的小学。如今在阳新县的乡镇,老百姓认可的好学校、好老师逐渐增多。农村的中小学生上学不用再“舍近求远”,这与阳新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密不可分。

在龙港镇列宁小学,一场送教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小小点菜师、小小调配师、小小营养师……阳新县闰光小学数学老师、江玲名师工作室成员陈萌通过三个活动,给孩子们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营养午餐课”。陈萌富有亲和力,很快便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她善用肢体语言教学,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并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们设计一份营养午餐的食谱,做到寓教于学。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增长知识、激发创造力。

龙港镇列宁小学是首批加入阳新县闰光小学教联体的学校之一。成为教联体成员校后,牵头学校阳新县闰光小学会定期开展送教活动。

教联体能有效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每次送教活动结束后,大家及时评课,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一是针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二是抓住数学的本真,以数据为依据,帮助学生用真实的数据表达。”阳新县教科院教研员汪玮对课堂中的亮点给予肯定,也对教联体的老师们提出两点建议。

“教联体经常开展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列宁小学书记、校长肖兴国说,“我们将坚持联合办学,开展全方位互动,促进教联体规范化发展,共同探索教育的真谛。”

2024年12月30日晚,阳新三中教联体举行“首席教师·十佳班主任”颁奖庆典。舞台上,率洲管理区学校、龙港镇彭杨中学、洋港中学与阳新县第三中学的学生们,携手为老师们献上精彩的才艺节目。当获奖教师们登台接过荣誉证书和奖杯时,台下学生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恩师们表达敬意和感谢。

“加入教联体后,我校争取到更多资金,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让学生有了舒适的学习、休息和运动环境。”白沙中学校长肖绪文同样深有感触,“同时,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老百姓满意度不断提高,不少学生从城区回流,选择就近入学。”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阳新县共建成教联体53个。其中,省级示范教联体1个,市级和市级试点教联体18个,县级教联体34个。178所义务教育学校被纳入教联体建设体系中,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比例的82%。

加装63部电梯 幸福生活“一键直达”

“装了新电梯,实现了‘一键上下楼’,以后可以随时出门遛弯。”2024年12月6日,阳新县城东管理区桃园社区居民周阿姨喜笑颜开。

“小电梯”承载“大民生”。去年以来,阳新县通过“政府补贴+居民自筹”模式,努力让老旧小区居民告别“爬楼时代”。

兴国镇莲花池社区电信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大多是步梯楼,且住户中以老年人居多。“上楼难、下楼险”可谓是高龄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2024年5月,阳新县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政策公告》后,电信小区的老人们期盼着早日乘上电梯。去年,莲花湖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动骨干、骨干带动居民”的工作模式,帮助电信小区1栋的居民们圆了“电梯梦”。

“老年人呼声高、年轻人不支持”,是加装电梯常遇到的窘境。电信小区1栋有两家住户都是年轻夫妻,曾对加装电梯一事明确表示反对,更不愿意承担顶楼7楼相应部分的费用。

阳新县住建局、莲花池社区党委搭建议事平台,多次召开协调会,和居民坦诚沟通。最终,电信小区1栋居民一致同意:电梯只加装到6楼,7楼的费用由党员居民带头分摊。“我家这栋4楼至6楼都住着党员,于是大家协商决定党员们带头凑点钱,把电梯装起来。” 电信小区业委会成员姜孝成说。

一台电梯“落地”,需要“闯过”业主意愿征询、方案审议、出资分配、维护保养等重重难关。在兴国镇马蹄湖社区,该社区通过业委会和网格员,组织鑫旺名庭小区8栋2单元居民,全程参与电梯加装工作,给电梯安装按下“快进键”。

为了抓住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享受政府补贴的机会,鑫旺名庭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魏军白天上班,晚上敲门入户,征询居民意见,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对接电梯安装流程,共同商定方案,实现高低层业主双向满意、“双向奔赴”。

鑫旺名庭小区网格员明艳芳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不厌其烦地与居民沟通解释,有效化解了一批潜在矛盾,确保了电梯加装工作的和谐推进。

据悉,截至2024年底,阳新县主城区累计审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3部,已全面完工。电梯加装工作顺利推进,赢得群众点赞声一片。

门诊慢特病报销种类扩大到37种

“谢谢医生,我又能正常走路了。”2024年12月31日,病患程大爷行动自如、言语表达清晰,与入院时判若两人,这让家属又惊又喜。

谁承想,四天前的上午,67岁的程大爷来枫林镇卫生院就诊时还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伴口角歪斜。经过37分钟的急救,当天上午程大爷便可四肢自主活动,病情出现好转,留院观察治疗。这次救治,也成为枫林镇卫生院成功完成的首例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程大爷能避免偏瘫卧床,还要感谢阳新县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有镇区卫生院上传了一份心电体检报告。”在阳新县中医医院远程中心网络诊断中心,网络终端上传来提示声。

阳新县中医医院心功能科主任夏俊正坐在电脑前,实施远程坐诊。听到提示声后,他立即点击鼠标,查看患者信息和报告各项指标。通过这样的远程诊断,农村群众可以在家门口的镇区医院做检查,由县城的中心医院做诊断,确定下一步治疗计划,让群众少跑腿、多省钱、还省心。

“加入阳新县中医医院医共体以来,县中医医院还选派专家定期到我院坐诊、查房、代教,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医务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陶港镇卫生院院长马斌说。

据介绍,2024年以来,阳新县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覆盖县镇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5个城区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急救站点,推动实现“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除了缓解“看病难”问题,阳新县还千方百计破解“看病贵”难题。“现在享受国家医保了,国家出大部分,自己出小部分。”近日,在阳新县中医医院慢性病科,患者董果林仔细算着账,“刚才医生给我开的处方药,原价要五六百元,按现行医保政策,我只需出60多元。”

董果林在七年前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直在外求医问药,但因为报销比例不高,医药费让人心疼。去年,阳新县慢性病报销比例再次提高后,他每月医药开支节省不少。此次前来,董果林按照规定流程填好表格,很快就完成了申报。

阳新县中医医院慢性病科科长贾丹丹表示,该院对慢性病申报工作进行了优化,由以往的每年一次,调整为现在每月可随时申报,评审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让群众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

过去一年,许多像董果林这样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病患者,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医疗支出明显减少了。

作为2024年阳新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阳新县持续改善门诊医疗保障,将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种类分别由16种、29种均扩大到37种,并进一步提高医保待遇标准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民生改善之路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阳新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不断为“民生画卷”增添新的色彩。

记者:冯小刚  周奥

一审:周奥

二审:许岚

三审:邢浩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