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湖北底气从何而来?

湖北发布  2025-01-09 10:39:32
分享到:

2024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

要求湖北

“努力打造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第5次考察湖北

并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1月6日

湖北召开的新年第一会

——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

省委书记王忠林指出:

“湖北科技创新

从多点发力转向全面突破

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进入了整体跃升、领先跨越的关键阶段”

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王忠林强调

要统筹好创新驱动与驱动创新

自身发展与服务大局

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

科学研究与技术转化

科技创新与服务支撑等重大关系

加快打造四个全国全球领先的高地

形成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硬核支撑

加快打造四个

“全国全球领先的高地”

要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超常规举措开展战略帅才、领军将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十百千万”行动,叫响新时代“惟楚有才”。

要全力打造开放包容的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统筹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壮大、“61020”全链条攻关、“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

要全力打造动能澎湃的现代产业创新引领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世界存储之都、世界设计之都、世界工业软件之都,全球光电子产业基地、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基地、生物育种基地、航空航天与北斗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产业基地、未来产业基地,推动中国光谷进阶世界光谷。

要全力打造活力奔涌的全国创新生态示范地,持续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主体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让湖北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热土。

王忠林强调

“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是湖北肩负的时代重任”

并给出“六个强化”的实施办法

“六个强化”

推动科技创新整体提升

强化全域创新,着力优化高质量创新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一廊一城”核心承载区,增强武汉科创中心引领力、辐射力。做实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创新支撑点、撬动点,加快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园区建设。推进鄂湘赣“中三角”创新联盟合作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发挥在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的创新策源功能。

强化平台支撑,着力做强高能级科技力量矩阵。坚持省部共建完善实验室体系,推动已建在建大科学装置布局优化、功能提升。在氢能、脑机接口、北斗导航、工业母机等领域抢先布局,抓紧申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持续加力培育更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在鄂央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强化集中攻关,着力增强高水平创新策源功能。深入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有计划遴选布局一批前沿研究、冷门研究、极端研究、交叉研究项目。深入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尖刀”工程,力争在6G、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高端芯片等方向产出一批代表性成果。深入实施产业急需技术“突围”行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强化融合转化,着力锻造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建好用好科创供应链平台,做强概念验证中心、制造业中试平台、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科创企业孵化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五大支撑”,加快打通“转化-孵化-产业化”循环链条。加强链群聚合、实数融合,推动“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升级。加快培育雁阵式创新企业梯队,锻造引领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团”。

强化改革赋能,着力营造高品质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系,大力推动高校学科动态调整升级,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投贷股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优化“包干制+负面清单”的科研管理体系,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打造深度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的开放创新体系,更好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强化人才驱动,着力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放眼全球引进拔尖人才,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量身定制精准服务人才,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2025年

湖北科技创新要整体提升

是有底气的

这份底气何来?

近年来

湖北锚定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

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台阶

推动科技创新实力

不断提升

2021年谋篇布局: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谋划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揭牌9个湖北实验室。

2022年立柱架梁:武汉科创中心、汉江国家实验室先后获批,9个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科技强省四梁八柱初步成型。

2023年成势见效:科技力量矩阵基本形成,实施29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综合科技创新排名上升至全国第7。

2024年聚势突破:19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全国第2,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大批突破性创新成果

不断涌现

湖北科技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取得显著成效

突破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领跑全球。人造太阳氘氚聚变、植入式脑机接口等技术世界领先,超高功率光纤激光、人体肺部磁共振成像等高端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将衷华脑机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运用于患者,这也是首个全国产高通道脑机接口临床测试。

一大批“国之重器”挺起大国脊梁。李德仁院士牵头攻关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将卫星导航精度提升至厘米级。“高端晶圆光刻胶”,采用国内首创光刻胶阴离子活性聚合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了高端光刻胶自主可控。

通导遥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

一系列行业领航产品不断涌现。湖北造“快舟”火箭发射次数、载荷质量、入轨卫星数量均为全国固体运载火箭领域首位。高端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占据全国 70%以上的市场。

2024年12月4日,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性能更优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升级版”首次发射升空。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势见效

科技强到经济强的转化通道更加顺畅,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1687亿提升到2024年的5500亿、全国第3,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

“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传统产业蝶变焕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增长33%。

东风岚图第10万辆车下线

高成长性创新主体爆发式增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4家、全国第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取得这些突破性创新成果

是因为湖北有

科创资源优势

和科技改革魄力

锚定目标,发扬“三命”精神

科技创新

是湖北的最大优势、最大潜能

这些年,湖北坚定贯彻党中央

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

发扬

“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

视创新创造如生命、

抓创新发展像拼命”

“三命”精神

推动湖北科技实力不断提升

战略性科技力量加速汇聚

重大科创平台密集落地。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

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李培根(中)院士走红毯

高端创新人才加速汇聚。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两院院士达到82位,全国第4,部省共建湖北实验室10家、全部实体化高效运行,大科学装置从3个增加到8个、全国第4,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63 家、全国第3,新型研发机构达到 525 家、全国第2。

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教育基础支撑更加强劲。支持在鄂中央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持续实施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突破行动,打造省属高校学科标杆。实施“双高”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院和专业。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定期发布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目录。近年来全省新开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就有34所,每年培养人才超过5000人。

深层次创新动力有效激发

湖北坚持以改革解难题清障碍,不断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支持体系,以创新生态的"阳光雨露",催生科技创新的"百花齐放"。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率先建立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体系,聚合全球创新主体6.3万家。积极探索职务成果赋权、创新容错免责等改革,让科学家敢创新、愿创新。着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以灵活的体制机制促进供需对接、成果孵化。大力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建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为每个重点产业配套一只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创新积分贷、“301”线上快贷等服务。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