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清流奔涌
丹江口水库大坝
这是一个关于水的世纪梦想,这是人类最大规模的调水壮举,这是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奇迹——南水北调工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清流奔涌、福泽中华,如今,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已整整十年,南水北调工程这项大国重器,承载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荣与梦想,其综合效益的发挥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
横空出世
丹江口水库大坝挺立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之上,站在坝顶远眺,上游平湖如镜、远山如黛;下游碧浪翻滚,白鹭翱翔。大坝现在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参观。85岁的汉江集团退休教授级高工杨小云,经常随同游客一起登坝感怀。从花信年华到耄耋老人,杨小云守在大坝身畔已经61年了:“大坝每个地方我都知道,哪个地方有什么事,哪条廊道哪个位置都知道,别人叫我活字典,数字都记在脑子里的。”
1963年,杨小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地,因为国家经济实力、技术水平有限,大坝建建停停,1974年初期工程建成。在初期工程建设时,建设者就在坝坡面留下一道道键槽,为后续加高埋下伏笔。2005年9月26日,阵阵爆破声响彻群山之间,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已经退休的杨小云接到中线水源公司返聘的电话,高兴得睡不着觉:“能来参加,多高兴多开心!丹江口大坝加高采用贴坡的方法解决混凝土新老结合的问题,另外周边钢筋加密。通过试验才是真的,不通过试验怎么知道,国外没有这么大的工程。”
截流、蓄水、发电、通水,从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开工,到2013年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前后历时半个世纪。巍巍大坝,凝聚着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汗水心血,镌刻着大国崛起的铿锵足迹。
丹江口水库
大坝初建和加高,水库蓄水扩容,库区群众两次搬迁。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均州古城,在初期蓄水时没入水下,整镇搬迁至稍高处的均县老集镇,大坝加高蓄水,老集镇又整体搬至现在的新集镇,历经“三生三世”。
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村移民张绪春,曾是一名靠水吃水的渔民,为了一库清水送北方,他拆除网箱、上交渔船、种起橘橙,凭着上好的驾船技术,带领年轻人清漂巡库。他说:“有时间我们出去转的时候,看到北京人民喝的我们丹江口水库的水,非常高兴。我觉得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我们将水护好了,他们才能喝到安全的水。”
珠璧联辉
就在长江中游的丹江口大坝横空出世之际,另一座水利枢纽也在长江下游同期建设,它就是位于江苏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丹江口大坝,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第一个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而作为东线工程源头的江都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泵站群,二者东西互济、珠璧联辉。
江都水利枢纽地处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汇处,四座大型泵站连缀起一串草木葱茏的小岛,宛如凌波仙子在水中翩翩起舞。江都水利枢纽建于1961年至1977年,是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起点。
江都水利枢纽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就是在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疏浚开挖河道、新建改造泵站,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从江都水利枢纽出发,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河道被泵站逐级提升,“爬梯”北上。
江水北送第一站来到宝应站,它和江都水利枢纽共同组成南水北调东线的第一级调水阶梯,宝应站管理所所长刘钊介绍:“宝应站是南水北调工程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试运行,第一个发挥工程效益的泵站。宝应站的主要功能有三个,调水、排涝、抗旱。”
清流奔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东线一期工程13级泵站串湖成河,中线一期工程27座渡槽腾空飞架,分别构成世界最大的泵站群和渡槽群,东中线犹如两条苍龙,穿山越河、激浊扬清,铺展着2899千米的新时代调水长卷。
中线之水流至郑州以西的黄河孤柏山湾处,分两股钻进两条隧洞,从黄河底下匍匐而过,在云烟苍茫的对岸挺身而出,金色的黄河水与澄碧的长江水立体交叉,缔结“金玉之盟”。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穿黄管理处副处长宋波说:“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刀盘刀具磨损严重。技术人员和专家通过技术攻关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盾构机维护技术措施,按照勤检查勤换刀的原则,通过带压进舱的方式对刀盘和刀具进行维护,在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受益于中线一期工程及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全面复苏,实现断流百年以来的全线水流贯通,河北沧州城区段大运河实现50年来首次旅游通航,河畔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景点激活大运河文脉。
沧州园博园
水润万家
随着河北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中线水也到达沧州,沧州百姓“苦”尽“甘”来,再也不用喝地下的苦咸水、高氟水了。
沧州泊头市洼里王镇前八尺高村村民郎立明的家里保存着两口大水缸,以前总是盛满从井里挑回来的水;后来虽通了地下抽采的自来水,在灌溉或天旱时节,仍然需要用水缸储水。直到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水龙头一拧,就“哗哗”地流出甘甜的长江水,水缸终于完成使命,被安顿在院子一角。好水南来,受水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郎立明承包了1000亩农田,施行精准滴灌,他表示,“庄稼长得好、日子过得好,更要珍惜每一滴水。”
好水南来,受水区群众家里原来的水缸成为盛满回忆的老物件
北京团城湖畔,秋风袅袅、芦花飘飘,800多米明渠微波荡漾,中线水千里奔赴,落脚此处,成为首都北京的重要水源。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全面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口。北京市主城区七成以上供水、天津市主城区几乎全部供水为南水,郑州市告别长期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一些地区告别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南水北调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京杭大运河的运力,促进了南北经济循环,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中的头等大事。中线施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项目,沿线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落实产业转型、截污导流、南四湖整治等举措,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及以上,东中线成为山明水净、清漪长流的亮丽风景线。
中线团城湖明渠
福泽中华
2024年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信中说:“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当地环保志愿者心情非常激动,护水更有劲头。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成员王睿涵说:“总书记的回信对于我们每个丹江口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鼓舞,我们会把守水护水坚持下去,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守水护水当中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渠通南北,水润万家。眼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已经拉开帷幕,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施工正酣,东线二期和西线前期工作加速推进。
南水北调工程从规划建设到运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向世界展示大国治水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丰碑。
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菁菁 向秀 徐瑗 龙科 魏凌洁 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