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文旅融合 让楚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调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湖北荆州扛起楚文化保护传承大旗,让楚文化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活化中传承,大力推动楚文化保护科技创新、对外展示交流、文旅融合发展,焕发勃勃生机的楚文化把吸引来的“流量”变成“留量”,持续转化为荆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十一”假期,荆州博物馆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馆内精美绝伦的漆木器、丝织品、青铜器等珍宝,让游客啧啧赞叹。在“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牍展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驻足展台前,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从一枚枚简牍中品读历史。
读懂简牍,就能够看见民族来时的路,能够抵达远方牵挂的家。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是“复活”简牍的文保专家,他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简牍文物。在他的带领下,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陆续组织实施了荆州王家咀楚墓、成都老官山汉墓、山东定陶王陵汉墓等古墓出土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心研制的竹木漆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实践。方北松介绍:“目前我们正在江西海昏侯、昆明河泊所、湖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及荆州本地开展简牍保护修复工作。这次总书记参观看到的云梦长文觚等就是我们保护修复的。”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出土的竹木漆器、竹木简牍保护修复方面,均具有突出特点。截至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国内27个省市、13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使得超1万件木漆器、18万枚竹木简牍、1100多件纺织品“延年益寿”。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陈华介绍:“我们累计签订20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合同,组织实施了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四川老关山汉墓、山东定陶王陵汉墓、江西海昏侯墓、甘肃慕容志墓等出土墓漆器、简牍、纺织品等文物保护修复,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椁室保护修缮工程、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等本体保护修缮工程。”
目前,荆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单体40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是楚文化传承保护之魂。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孙凡告诉记者:“近年来,荆州市聚焦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实施荆楚文化研究阐释传播、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等‘十大工程’,扎实开展楚文化考古研究阐释利用,加快荆州古城保护疏散与5A创建,努力探索加强荆楚文物保护利用多元路径,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成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势。”
今年4月,荆州方特《屈原》项目焕新回归。历时2个月,耗资近千万元的提档升级,更加鲜活地再现了屈原波澜壮阔的一生,彰显深厚的荆楚文化底蕴。自2019年落户以来,荆州方特深度挖掘荆楚文化,让散落在史书典籍中的故事,通过现代舞蹈、真人演绎、科技手段等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2023年,荆州方特全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营收近3亿元。
当前,荆州正全力打造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位于荆州古城西北侧的太晖片区,作为古城小样板的重点子项目,与古城内荆州博物馆遥相呼应。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新建4万5250平方米楚文化博物馆、20570平方米荆州文保中心,以及5991平方米地下建筑。
荆州市荆州区活化古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灿介绍:“目前,项目已取得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批复,将给予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今年已到账1个亿,施工方现已进场,预计2027年4月竣工项目建成后,楚文化博物馆将成为展示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办一个节,兴一座城。2023年,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拉开大幕,楚史展览、楚艺大观、楚戏汇演、楚肆赶集、楚地寻游等板块,向世人展现楚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魅力。“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节会期间,海内外上百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探寻楚文化传承发展之道。荆州借此盛会再现楚国800年恢弘诗篇,并成功签下64个5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297.3亿元,其中包括3个百亿元项目。
从首届楚文化节、中国电影大数据年度盛典、“与辉同行”荆州行,到中国龙舟赛荆州站公开赛、荆州马拉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荆州以节为媒、以赛会友,吸引人气、聚集商气,学者大咖、运动健将齐聚荆州、热议荆州、推介荆州,让古城荆州屡次“出圈”。一抔土、一瓦砖,一场场节会、一次次赛事,都见证着楚文化之璀璨、瑰丽、开放、乐活的乐章,在荆州大地上奏响。
(记者:卢艳、陈孝伍/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