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清风荆楚·与廉同行 | 瞿秋白:光明的使者 为革命清贫自守一生

长江云新闻  2024-11-26 11:17:10
分享到:

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党的主要领导人,还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让我们走进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去了解这位光明的使者,为革命清贫自守的一生。

记者裴思旎:“1927年3月,瞿秋白从上海来到了大革命的中心武汉,以中央宣传委员的身份,领导党在武汉的宣传工作。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曾和妻子杨之华短暂居住于这栋小楼,共同探索中国的革命事业。”

在武汉期间,瞿秋白为革命辛勤工作,他指示《汉口民国日报》等革命报刊大造革命舆论,支持工农运动,还直接促成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历史文献的第一个单行本出版,并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言。

记者裴思旎:“这里还原的就是瞿秋白当时生活工作的场景,当妻子杨之华来到武汉与他重逢时,瞿秋白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见面礼,是3份文件,分别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手稿和《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手稿,当时他很愉快地对妻子说:‘我们离别一个月有余,革命的进展比一年还快’可见在这对伉俪身上,相濡以沫之情早已化作了家国大爱。”

1927年8月6日深夜,瞿秋白奋笔疾书,连夜翻译共产国际的《告全党党员书》。第二天,他秘密潜入俄租界的一座公寓楼,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间,主持召开了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讲解员娄亚文:“‘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为瞿秋白烙上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印记。他临危受命,主持召开‘八七会议’,成为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可以说,‘八七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瞿秋白功不可没。”

瞿秋白一生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他16岁时去世的母亲,直到他27岁时仍未正式下葬,虽然那时他已任中共五大政治局常委。据妻子杨之华回忆,一次整理瞿秋白衣箱,发现箱里只有“二套粗布的小衫裤,二套破旧的西装,还有一件他回家来常常穿着的一件枣红团花的旧棉袍,袖底下已经裂开了细细的丝缝。”她还发现,瞿秋白一条用了十多年的棉被竟是他祖母的嫁妆,重硬又不保暖。瞿秋白却引以为豪:“这件衣服的年龄也和那条旧被一样,这是我唯一的遗产。”

但瞿秋白却从未因生活的贫苦而放弃自己的革命追求。1935年2月,瞿秋白从江西瑞金向福建转移时被捕,在押期间,也坚决不被利诱劝降。

记者裴思旎:“这张照片里的瞿秋白看似闲庭信步一般,谁能想到,这张照片其实拍摄于他去刑场就义的路上,记录的是他人生最后的风采。”

瞿秋白在物质上都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无比富有。正如他在狱中留下的诗句“信是明年春再来,偏留绮思绕云山”。他的坚定信念与磊落形象光照日月、永绕世间。

(长江云新闻记者 裴思旎 陈超 通讯员 陈帅 许烊珉)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