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糖”社交火了,“Z世代”把“糖”留给自己?
零糖饮料、零糖酸奶、零糖食品、“不另外加糖”咖啡……
眼下,“零糖”风从饮食界吹到了社交圈——“零糖”社交,这一社交新词引发网友热议。
“零糖”社交,是Just So Soul研究院就年轻人社交生活新趋势概括的关键词之一。
“‘零糖’社交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束缚,清爽又很平等的人际关系,就像吃零糖食物一样,健康无负担。”这段解释文字被网友广泛转发。随机点开一位抖音用户的相关视频,赞助数万个,点评近千条。
不少网友认为,“零糖”社交说到自己心里去了。他们表示,“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就是这份优雅的边界感。不打扰别人,也不委屈自己。不捆绑,不抱怨,不见时没有期待,在一起轻松自在,离开后也不挂念。”
“人与人之间需要空间和分寸感,‘零糖社交’更注重个人的选择和独立性。”
“能够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以及很大量的付出,而是靠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索取,很少的强人所难。”
“‘零糖’社交,轻松一点舒服一些的人际关系才会走得稳而远。”
“不打扰别人,不亏待自己。”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出相反的观点:
“依然向往浓烈燃烧的生命。”
“这种关系到底适合朋友还是夫妻呢?感觉只要不负责任即可。”
“不敢苟同,我提倡‘微糖’社交,人与人之所以是朋友,需要互帮互助。”
“这其实是内心缺失的一种表现,就是不懂怎么去建立和维系社交关系。”
当网友对“零糖”社交热烈讨论时,现实生活中,年轻群体又青睐怎样的社交“甜度”呢?
“我总共三四个好朋友,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平时也会约时间聚聚,但最后大概率还是‘鸽’了。”
“00后”小伙儿小钱今年考入一家市级广电媒体,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工作者。他几个最好的朋友是大学同学加舍友,微信群名叫“6528”,“就是我们宿舍号,名字也是平淡如水的风格哈。”
小钱说,毕业后各奔东西,大家基本通过群聊或私聊关心朋友们近况。“也会约一起线上打游戏、聊游戏,刷到好玩的视频互相分享。我们的友谊有温度,但不太热,不含糖,但清爽、舒服。”
生活中会不会偶尔有孤独感、遇到烦心事怎么处理情绪?“我的精神世界有别的载体,平常可以打打游戏,看看书之类的。”小钱笑答,“遇到郁闷的事儿,比如上次帮其他部门同事剪片子,我一个人熬到很晚,人家还不满意。我当时挺憋屈的,本来想和他们(好朋友)聊聊的,但转念一想,能不打扰他们就不打扰吧,(情绪)自己消化掉。”
不向别人要情绪价值,自己也拒绝内耗。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小李接受采访时表示,“精气神就那么多,一旦交心了,你就很费精力。我真没有那么多精力再去维护这个(深厚的友谊)。”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独立。”武汉大学大三女生章同学说,“社交方面,我喜欢热情大方打招呼,平平淡淡去相处,保持一定距离,但也不拒人以千里,最重要的是做我自己!”
“‘零糖’社交,主要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生存内卷的情况下,一方面有社交内在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在社交过程中被卷得太深的复杂心态。”华中师大社会学院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梅志罡表示,“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新问题,而青年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一种对策办法,应该说是青年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愿意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
“这种社交方式核心是悦己和自洽,它需要个体有足够的心理能力和能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群体中,长久的寡淡无味会让人感到冷漠,不懂人情世故,甚至‘零糖’中的不委屈自己的成分,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会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武汉光谷心理健康维护中心副主任吴涓说,“建议从社会支持层面更多地完善社会制度,帮助青年一代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人生发展阶段选取适合自己的社交‘甜度’”。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雨湄 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