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南水北调(diào),也是南水北调(tiáo)

长江云新闻  2024-10-18 08:50:46
分享到:

南水北调的水进入北京,是不是意味着北京人喝的都是“南水”?

长期喝北方水的人会水土不服吗?

湖北广播电视台《水下的故乡》摄制组在探寻答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北京人,喝了10年调和水。南水北调(diào),也是南水北调(tiáo)。

为什么要调(tiáo)?怎么调(tiáo)?在全球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一条鱼“一路向北”的故事里,我们或许能知道答案……

01

一条鱼的 “南水北调”

今年9月,在北京的《水下的故乡》摄制组机缘巧合下,吃到了一道每天能卖出150多份的绝顶美味——肉白而滑嫩、味美而不腥的“清蒸翘嘴鲌”。

这家餐馆名为“丹江渔村”,是北京唯一能吃到活的翘嘴鲌的地方。2014年,南水北调的长江水进京,丹江口市和北京市海淀区结为“一对一”协作关系。在两地政府的支持下,丹江口农副产品展销基地在海淀区四季青镇成立。次年,展销基地转型为“丹江渔村”餐厅,80%的食材都来自十堰。

家住丹江口的朋友,可能对这道家常菜习以为常。但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要吃到这种活鲜有多难?

被宋代诗人杨万里喻为“一声磔磔鸣榔起,惊出银刀跃玉泉”的翘嘴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丹江口清澈水质的滋养下,“鲜到气人”。这种鱼极为“傲娇”,出水4分钟左右就会死亡,运输难度极大,因此北京的餐厅没人敢做活的翘嘴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餐厅里能吃到的翘嘴鲌都是冰鲜鱼,这个遗憾,被一位在北京开餐馆的丹江口人解决了。

解决问题的诀窍,就在“水”里。

老板告诉我们:“运输车去丹江口的时候,车里得装上北京房山的水,然后在丹江口混合着当地的水去养,让鱼慢慢适应。回程时运输车里罐装的就是这种调和的水,运到北京再进行混合养殖。”

经过南北水“调和”的18度恒温水,再配上充足的氧气,让鲜活的翘嘴鲌能克服“水土不服”,经历一天一夜的旅途千里北上,让众多食客特意为了这一口极致的鲜远道驱车而来。

02

长江之水 调出“北京味儿”

有句俗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因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水质差异也很大,普遍来讲,北方的水质偏硬,南方水质软些。例如中线北上的丹江水,钙镁离子仅有130毫克/升;硫酸盐含量仅为33毫克/升;氯离子为6.6毫克/升,水喝起来口感更“软”,更甘甜。

正如那尾千里北上的翘嘴鲌,需要在南水与北水的“混搭”下,才能更好地存活、生长。

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如此,不仅是水资源的调(diào)配,同时还是水源品质的调(tiáo)整。

时任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的何凤慈表示,由于南方的水偏酸性,而北方的水偏碱性,北方管网在长期供水中已形成一定管垢模式,换一种水质后,管垢等在短期内会发生一定化学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与终点(图片来源:人民网人民数据)

为此,北京开建两大新 “水缸”——作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团城湖调节池和亦庄调节池于2012年开工。长江水进京后,会先进入这两大调节池,在这里与京城的密云水库水连接,进行酸碱度、温度等调和以及泥沙沉淀,待水质稳定后进入管网,到达水厂进行下一步处理。

北京团城湖调节池主体工程

为了保证这杯水的“北京味”,最开始,南水与本地水源进行了1∶4搭配使用,随后逐步扩大长江水的用水用量,最终达到1∶1的比例。

远在千里之外的水源源头丹江口,则建了一座“迷你水厂”——“丹江口水库中试基地”,北京各大水厂的处理工艺,在这里都能完整地模拟一遍。在试验基地,从预处理到常规处理,再到深度处理工艺,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以应对丹江口水库原水水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如浊度、藻类、嗅味等,确保南水进京后,自来水是市民熟悉的“北京口味”。

截至目前,北京接纳“南水”的水厂达15座,供水管网沿着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形成一个长约107公里的地下输水环路。“‘南水’日供水能力达470万立方米,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由不足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左右。”团城湖管理处工程科科长王鹭杨说。

现在,首都人民每3杯水中,就有2杯来自丹江口水库。

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累计调水104.92亿立方米,如果以200万立方米容积的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作参照物,南水北调每年给北京输送的水量相当于500多个昆明湖。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占北京城区供水的70%以上。北京市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从1.0提升至1.3。

“我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把南来的长江水的比例,从20%提高到90%。”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的负责人说,“现在,北京人喝一杯水,一大半都是南水了。”

如今,密云水库的蓄水量是2003年的3倍

有了这杯“南水”,北京自来水硬度下降近70%,整个华北地区更有超过500多万人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中线工程沿线1亿多人不再为饮水发愁。“通水10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沿线人民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志禹说。

……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这项世纪工程到底改变了什么?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水到底怎么样?9月初,来自北京的水下摄影师祁昊带着300—400斤的潜水装备,踏上了从北京前往湖北十堰的旅程。他要跨越1432公里,潜入水源地的水下50米,替南水北调的移民们,看看他们早已沉入水下的故乡。湖北广播电视台摄制组记录了这次探访的全过程,纪录片《水下的故乡》将于12月上映,敬请期待。

出品人:王彬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编辑:刘蕊俊 俞易

美编:王思思

责任编辑 刘蕊俊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