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公安:红星粮仓——时代缩影 丰收“见证者”
粮仓作为农业生产与储存的重要设施,不仅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无数次的丰收与喜悦,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甘家厂乡红双村,有这样两座历史悠久的粮仓——红星粮仓,它们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业的一次又一次丰收,也成为了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甘家厂乡红双村的两座民房之间,坐落着两座极具地方特色的粮仓——红星粮仓。红星粮仓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采用石砌薄壳拱顶结构,主体呈圆柱形,屋面为圆锥形。
“外面修建的岩石是本大队的猪毛山采下来的,这个上面的青瓦都是自己烧制的......”眼前,这位给记者绘声绘色地介绍红星粮仓的村民叫罗先友,据他介绍,红星粮仓主要是为了方便红星和双龙两个大队交公粮而修建的。1953年,新中国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实行了工农业剪刀差,粮食统购统销,由此全国便开始交公粮的历史。
罗先友介绍:“以前我们大队交公粮的时候都要跑很远的路,每个人都要挑一百多斤的担子或者推两三百斤的车子要跑很远的路很不方便,有时间去了之后可能水分杂质不达标还要挑回来。 ”
自1968年红星粮仓修建完毕后,年仅4岁的罗先友总是跟在身为生产大队队长的父亲身后,一同去交公粮。交公粮时的热闹场景,罗先友老先生仍然历历在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红星大队水稻种植技术远近闻名,红星大队成为公安县乃至荆州地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甚至引起全国高度重视,在红星大队“火红”的年代,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罗先友说:“很多越南,东南亚、缅甸,老挝,柬埔寨的青年,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农业技术的栽培。”
五彩石墙、秘制青瓦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粮仓储存变得越来越规模化、现代化。在公安县黄金口储备粮食有限公司,一辆辆大型货车正将粮食托运到这抽检、入库。
县储备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邹享彬介绍:“我们这个粮库占地面积是208亩,仓库有20栋,总储存量差不多有8.47万吨,采用低温储藏、空调控温、稻壳压盖的储量技术。”
粮仓,作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物流的桥梁,不仅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也见证了农业技术、仓储管理乃至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老粮仓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红星粮仓却得以保存下来。2021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红双村将红星粮仓改成村史馆和农耕馆,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罗先友介绍:“红星粮仓的结构比较坚固,是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座粮仓,也是我们公安县唯一的一所粮仓了。我们这里的农耕馆和村史馆建设好之后,有很多村民休闲的时候,特别是外出的人,回来之后都会来看,在这里一起回忆、一起聊天。”
至今已有56岁高龄的红星粮仓作为甘家厂乡红双村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当地农业的一次又一次丰收,还承载着丰富的乡村文化内涵。它们的存在不仅让后人能够了解到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乡村生活风貌,也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红星粮仓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公安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胡晓君
二审:张荣
三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