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30年的坚守 见证30年蜕变

长江云新闻  2024-09-21 18:50:18
分享到:

清泉沟隧洞进水闸是引丹渠第一闸,翟志献和妻子杨伟平是这道闸门的“守门员”。他和妻子30年的坚守,换来210万亩农田的平安。

从老河口市区一路向北,入河南省邓州市,再转向淅川县,一路颠簸着上山下山,就来到了清泉沟隧洞进水闸。从1974年引丹渠通水开始,这里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清泉沟隧洞进水闸负责人 翟志献:“只有这里提闸之后,引丹灌区后续才会有水,这就是水源的第一闸。引丹灌区下面任何一条支渠或者引渠出现问题,当它的闸口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把这个第一闸落下去,保证后面处理这些安全情况,所以说它也是整个引丹灌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1994年,19岁的翟志献来到这里,当时,父亲就嘱咐他,要守好这第一道闸。他记下了,这一记就记了30年。清泉沟的工作简单而枯燥。除了守闸,每天10公里的巡线也是翟志献工作的重点。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清泉沟隧洞进水闸负责人 翟志献:“上面挂了一个110千伏线路,有一段离地净空距离不够,存在安全隐患,想咨询你们现在这条线路带电没有?”

一大早,翟志献和妻子巡线途中,发现一处渣场存在安全隐患,几番打探,得知这里的高压线属于废弃线路,这时,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

其实巡线工作并不复杂,杜绝山体杂物涌入隧洞,对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就是工作的全部内容。可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这里三面环山,犹如一座孤岛,以前进出只有一条碎石子路,翟志献和妻子每天巡线只能靠自行车和双脚。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清泉沟隧洞进水闸负责人 翟志献:“因为当时的路况不好,有些必须要徒步,所以说费鞋,一年三四双鞋是有的。”

前些年,国家大力发展乡村公路,翟志献他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清泉沟不再是一座孤岛,仅从老河口到这里的路就有3条,门前的路还修成了最美乡村公路。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清泉沟隧洞进水闸负责人 翟志献:“现在有些管理单位已经实现汽车带摩托车复合型,巡线的效率也提高了,反应速度也加快了。”

不仅如此,前几年,引丹灌区开始实施数字化工程,将智能化融入到灌区的各个角落,翟志献的工作减轻了很多。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清泉沟隧洞进水闸负责人 翟志献:“就从这个闸门的开启已经有很大变化,最开始要四五个人来操作,现在有两三个人就可以完全操作。”

今年7月,湖北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联合下达水利专项(重大骨干防洪减灾方向)2024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12亿元,用于支持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眼前,这个引丹灌区共用水综合利用平台,就是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成效。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工程科助理工程师 王少博:“它初步实现了自动量测、数据采集和用水分析自动化,它能够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实时流量,各闸门前的实时水位和实时雨量,实现了数据云端储存和计算分析,更加科学和直观地实现了供水调度。”

近年来,引丹灌区为完善灌区配水系统,提高用水效益,充分发挥灌区灌溉效益,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落地。通过项目,引丹灌区范围内干渠及渠系建筑物得以修复,并基本建成覆盖灌区的信息感知网和高速安全的新一代灌区水利通信网。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 后开龙:“(下一步)我们借助项目支撑以后,把我们引丹打造,从数字蓝深上,以及信息化建设上,对我们整个灌区的水资源调度,预警、预测、防洪等等,以及包括灌区的墒情、旱情,进行全方位数字智慧预测,助于我们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张雪晶 李晓雨 廖云翔

老河口台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