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大冶 |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大冶实践”成全国典型案例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大冶实践”成全国典型案例
8月底,在内蒙古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基层领导力论坛上,大冶市“最小单元治理: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成功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近年来,为解决村实组虚、村(社区)自治功能削弱、群众参与治理不充分等基层治理问题,大冶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优化调整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最小治理单元,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火石村是大冶市金山店镇最为偏远的山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基层党组织一度陷入软弱涣散的境地。近年来,火石村以共同缔造试点为契机,将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能人发展为党员、吸纳入村“两委”,带领全村发展菊花种植产业。
黄石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林:“引进鲜花、鲜菊品种,并建设生产基地和生产线,注册商标并建立销售渠道,通过土地流转、群众入股、合作社分红等形式实现村民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可以增加到3000元,带动劳动力可达到200人左右。”
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党员率先拆除自家旱厕,无偿提供地块给全村建设污水处理池,激发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黄石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村委会副主任 陈忠:“各家各户的旱厕,还有一些破旧房屋我们全部拆除,建了污水管网。”
过去,火石村 385 户村民被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协商议事时反而意见难统一。为解决“村实组虚”、群众参与治理不充分的问题,火石村以自然湾为基础,亲缘、地缘为纽带,将10个村民小组整合为4个,形成最小治理单元。同时推动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和理事会长,实现“三长合一”制度全面覆盖,让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黄石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村委会副主任 陈忠:“村长理事会是由村民一户一票推选出来的,(由)一些有威望、在湾子里面、有公益事业心的群众担任的一个公益性的组织。”
以50—200户规模为标准,大冶市调整形成2735个村民小组,393个居民小区。这一优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群众协商议事的效率,更能让基层自治从“政府主导”变为“群众主体”。9月10日,大冶一老旧小区5部加装电梯同时开工,背后依靠的就是居民自治与社区引导的强大合力。
黄石大冶市东风路街道铜草花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明闰月:“首先是对小区里面的居民进行入户的走访,从生人变成熟人,慢慢打开居民的心结,让居民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把他的心里话跟我们讲。”
一面收集居民的需求,一面寻找群众中的“骨干”,小区里很快建起了业委会、楼栋党支部、志愿服务队等组织,他们积极地向邻居们宣传加装电梯的政策,尽力推动楼栋里的意见统一。
黄石大冶市东风路街道铜草花园志愿服务队队员 徐秋莲:“把这个党的政策,有什么优惠的政策,告诉每个单元的居民,督促居民要成立自改委,要自己把自己的福利争取到手。”
线下科学划分,线上数字赋能。借助城市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大冶将过去只存在基层工作人员脑中的治理地图“搬”上了网,打通了精准为民服务的路径。8月底,一名大冶籍大学生及家长的电话均无法接通,担心这家人遇险,高校向大冶市东风路街道网格中心求助。
黄石大冶市东风路街道网格中心主任 蔡佳:“通过线上‘数公基’的这个信息排查,迅速找人,最后在一个小时以内就联系上了这个大学生。”
目前,大冶农村“三长合一”比例达42.1%,在城市业委会党员比例达到55.4%。工会小组(联络员)、青年小组、妇女小组等群团组织在共同缔造新增扩面试点中的覆盖率达71%、74%、99%,有效破解了治理重心下移的难题。
教联体覆盖率达100% 城乡携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9月6日,大冶市教育局发布数据,全市共组建县域教联体27个,中小学教联体覆盖率达100%,让14万余名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标志着大冶市义务教育迈出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坚实步伐。
大箕铺镇初级中学离大冶城区不算太远,近年来学生们多迁入城区读书,导致大箕铺镇中学的教学设施大量闲置。而在城区的东风路学校在校学生达6000人,是大冶市最大规模的学校。去年,大冶市东风路学校教联体正式组建,学校派出32名教师、200余名学生转入大箕铺镇中学学习生活,既缓解了东风路学校“满园”的状态,又让大箕铺镇中学沉寂的校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石大冶市东风路学校教联体书记、校长 朱学良:“在核心城区55人一个班的基础之上,在分校区我们是40个人一个班,老师团队是用比较优秀的团队。”
教联体将优质的资源不断向乡镇中学倾斜,让大箕铺镇中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辖区内的小学毕业生招生率由2023年的66%上升到2024年的86%,在大冶全面推行教联体改革之前,位于城区的尹家湖中学时常派出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在滨湖学校教联体成立后,采取“1+2+N”的模式,建立起执行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的三级团队,常驻乡镇学校开展教研工作。
黄石大冶市滨湖学校教联体尹家湖中学校长 柯望盛:“在这个大教研当中,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同步的,学科的进度是一致的,包括上课还有这个考试教研都是同步的,可以真正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通过探索教联体“以大联小、以强联弱、以城联乡”模式,大冶明确了建立教联体教师专项补贴、职称评聘、岗位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政策,并重点向优秀教联体倾斜。
黄石大冶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文君:“以教联体为单位,实行核心校与成员校捆绑式监测评价,建立督查通报和考核评估实施机制。”
未来,大冶教联体在“三通两平台”基础上,将建设巡课平台、集体备课平台、录播平台,实现教联体内学校数字教育全覆盖。
黄石大冶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文君:“以乡镇镇中、镇小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一镇一初中 一小学 一中心园新格局,探索乡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式学校办学新模式,真正让乡村孩子有学上、有人管、上好学。”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宁 肖璇 邓思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