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 | 人以产聚 产兴城盛

长江云新闻  2024-06-26 20:05:20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潜力所在。湖北积极探索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实践道路,寻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最优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部崛起 支点担当》今天来看第四集《人以产聚 产兴城盛》。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而无不治。”中国自古注重郡县治理,进入新时代,城市和县域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湖北锚定城镇化和工业化相伴而行的逻辑起点,提出城镇和产业“双集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湖北省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专家组专家朱江:“(我们)在全国走了很多地方,发现城镇和产业不集中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湖北把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其实是特别好的,如果我们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对全国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县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华灯初上,湖北天门北湖夜市的烟火气热烈升腾。江汉平原美食的鲜香,每晚引得上万的客流汇聚于此,其中不乏“新市民”的面孔。

天门市民张敏:“我们一家三口都是从广东回来的,现在家乡建设很好,变化很大,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呀,我们在北湖边上也买了房子,十分钟就可以到了

吸引人们回到县城老家的除了美食,还有发展的机会。90后小伙邓超在当地一家服装厂当技术工人。近几年,天门大力发展服装电商,相关产业带动的返乡就业超过7万人。在外工作近10年的邓超回来了,厂里结伴回来的老乡越来越多。

湖北米然服饰有限公司技术工人邓超:“这几年基本上陆陆续续都回来这边发展,回到天门发展,可以照顾一下老人,照顾一下小孩子。

数据显示,湖北人口第一大县的天门,人口净流出由2021年的47.4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5.7万人,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实现净增长。

抓住人口回流的窗口期,天门从住房、上学、就医等现实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求实现10万农村人口进城,10万学生进城,10万产业工人进城。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金华:“通过前期调研,农民有进城需求的主要有四类人群,第一是购房入住,第二个是进城陪读,第三个是返乡就业,第四个是进城务工经商,根据我们的数据和农民需求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保障了他在农村的土地、宅基地的权益,保障他们进城以后享受同等的教育和医疗,还享受购房补贴,他们才会安安心心地进城。

不仅是天门,“人口回流、产业回迁”,正在湖北多地形成趋势。2020年以来,我省城镇常住人口新增61.88万人,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投资占比41.5%,高出全省6.4个百分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7.2万户,占全省近七成。

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湖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各地因地施策,初见成效:阳新县擦亮“中部鞋都”品牌,吸纳了8万多人就业;仙桃市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去年新增市场主体2.2万个;房县为有购房需求的教师和医护发放凭证4460份;黄梅县取消划片招生限制,吸纳农村和县外学生就学。2023年,湖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至65.47%,中部第一;全国百强县增至8个,全国第四。一座座县城强筋壮骨,不断抬升高质量发展底板。

湖北省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专家组专家朱江:“一方面通过提升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我们还编制了县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一系列标准,提升我们县城的公服水平,来吸聚人,服务人群,然后结合自己的优势来选择优势产业来发展,这样我们的县城的服务水平加产业发展共同的作用,形成这种乘数效应,更出彩、更出效。

城市: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产城同建优化空间

在中国,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传统城镇化路径仍然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过去“摊大饼”“堆块头”盲目扩张的模式,在如今的资源要素、环境容量、土地财政条件下都很难再走下去。如何破局?湖北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模式”,推进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在宜昌,一场城市理想空间治理工程正在快速推进。

宜昌高新区白洋园区办主任谭本相:“这里做化工,这里做仓储物流,这里做高端制造,我们现在在里面的67个项目之间实现了循环发展,将来会撑起2000亿的产值。”

宜昌向东,新城崛起。去年6月20日,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宜昌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工作,明确“产业向东集聚”的发展方向。未来,这片156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将聚集十几万人,交通、商业、住房等配套同步推进。

湖北省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专家组专家朱江:“其实我们是推荐这种依托自然山水,考虑它的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组团式发展的,每一个组团相对功能是比较完整的,然后这也可以解决城市的空间理想发展的问题,形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2023年以来,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逐个市州研究梳理城市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一城一策”、定方向、探路径,定举措。

当思维不再受限,道路并将更加宽广。一城之上,城市群发展风起云涌:在武汉都市圈,武汉新城横跨武汉鄂州,光谷科创大走廊激发武鄂黄黄创新活力;襄阳都市圈协同发展、合力逐梦汽车新赛道;宜荆荆都市圈沿廊道牵手“向绿”发展。三大都市圈,带动湖北城镇空间布局,由点轴式发展向扇面式发展跃升。2023年,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9.4%、64.2%、61.3%,同比分别提高0.7个、1.0个、0.9个百分点。人以产聚,产兴城盛,在城镇化这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上,湖北正踏着昂扬的节拍,将人与城的双向奔赴,进行到底!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汪蓉 姚涛 刘莉 林中杰 张项青 乐城 天门台 宜昌台 夷陵台)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