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荆楚 | 历史寻迹:武汉阅马场
武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后自汉口开埠以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的大街小巷,犹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黄鹤楼、鹦鹉洲、螃蟹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千年沧桑;花楼街、江汉路、大兴路……尽显老汉口的百年繁华。
漫步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时空,游走在那个比肩上海的“东方芝加哥”。《云游荆楚》精选武汉几十处具有代表性的地名,通过它们的一砖一瓦,讲述老武汉的风雨变迁。本期介绍《寻迹历史阅马场》。
严格地说,地处武汉市武昌城区中部的阅马场非街非巷,它北依蛇山,南临闭马场小学,西抵湖北剧场,东至武昌路口一片闹市地段。这片约5万平方米的地界里,曾经演绎过太多的历史,装载了太多有滋有味的故事……
史料记载,这片地界明代就很繁华了。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巡抚刘兆麟在此建起了练兵演武校场,设置演武厅,一为演武,二为马科考绩。这是阅马场正式有名的开始。自此,湖北乃至中国发生的一些跟武装武力有关的事,不少都跟阅马场挂上了边。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6月,夏逢龙在武昌起事,被推为兵马大元帅,在这里设立指挥部。
1853年元月,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武昌,曾在这里搭台宣讲。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1月3号,黄兴在这里的拜将台上就任武昌起义军政府战时临时总司令……
阅马场北部的红楼,今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原是清末湖北谘议局所在地,形式类似近代西方国家的行政会堂。今天,不仅因其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有“红楼”之称,还因为它是辛亥首义的象征,并一度成为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所在地,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和今天彰显首义文化的核心。
在阅马场南端,建有黄兴拜将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任战时总司令。革命军政府在此筑台为其授印,所以叫做拜将台。后经几次毁建,现存的建筑系195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此碑卓俊健丽,恰与对面巍巍红楼相辉映。
阅马场经历和见证了武汉的荣辱,在近三百年的士兵起义和革命斗争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史迹,因而又有革命红场之称。
(来源 老年天地 文稿/播讲 文娟 编辑 孙曼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