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恩施丨缅怀革命先烈 汲取奋进力量

长江云新闻  2024-04-15 21:10:08
分享到:

重温烈士家书 汲取奋进力量

位于鄂西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12块主要革命根据地中湘鄂西、湘鄂川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辉的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这是83年前,时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的何功伟,在恩施英勇就义前留下的遗书。今年清明时节,恩施州干部群众一百多人,来到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缅怀革命先烈,从铿锵誓言中汲取奋进力量。

清明节前夕,在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的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前,恩施各地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退役军人、学生等一百多人手握鲜花、整齐列队、鞠躬默哀,缅怀何功伟等革命先烈。

恩施州恩施市委办公室干部 陈申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常思革命先辈英烈们的感人事迹,常悟他们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主动传承红色基因。”

何功伟烈士是为革命献身的31位湖北省委书记之一,在湖北恩施开展了两年多的革命斗争。1941年1月20日,何功伟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敌人诱降失败后,准备让何功伟的父亲来探监,妄图利用骨肉亲情软化他的意志。何功伟得知后,在狱中给父亲写下了一封特别的家书。

恩施州博物馆馆长 董祖斌:“何功伟动情地写道,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

何功伟七岁丧母,与父亲、弟妹相依为命。走上革命道路后,他辗转多地,未能陪伴父亲。1941年4月9日,救子心切的何楚瑛赶到恩施,转述国民党当局开出的“劝降条件”,可遍体鳞伤的何功伟信念坚定,断然拒绝,在信中写道:“谁无妻儿?儿安忍出卖大众,牺牲他人,苟全一己之私爱?儿决心牺牲个人以利社会国家,粉身碎骨,此志不渝!”

恩施州档案馆副馆长 马兹河:“在何楚瑛老人最后一次探监离去时,何功伟偷偷将写给妻子许云的诀别信塞给父亲,信中说,告诉我所有的朋友,加倍努力吧!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好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1941年11月17日,在何功伟26岁生日的前一天,他穿上父亲带来的新鞋袜,从容不迫、正气凛然地踏上方家坝五道涧刑场。刑场上有100余级台阶,刽子手说:“你若回头,免于一死。”何功伟毫不理睬,拖着沉重的脚镣,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就在这一天,与他一同被捕的时任鄂西特委妇女部长的刘惠馨同志也惨遭杀害。

革命故事代代相传 英烈精神深入人心

何功伟是武汉学生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历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农委委员,武昌区委书记、鄂南特委书记和鄂中特委书记、湘鄂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和鄂西特委书记等职。“饮苦酒以自甘,宁杀身而不悔!”三封家书,写不尽何功伟对亲人的无限眷念,承载着共产党员为革命奉献的大爱。在行刑途中,他信念坚定、誓不回头。他的革命事迹在荆楚大地上被广为传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为了纪念革命英烈,铭记抗战历史,2000年,何功伟烈士就义的地点恩施市方家坝村更名为何功伟村,方家坝小学也被命名为何功伟小学,由何功伟烈士之妻许云同志题写校名。校训“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正是出自何功伟写给父亲的遗书。

恩施州恩施市旗峰初级中学学生 张钰彤:“我从小就在何功伟村长大,深受何功伟烈士伟大精神的感染。”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王琳琳:“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队员们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940年6月,宜昌沦陷,为了尽快将我党在宜昌的主要工作人员,分批撤往巴东、恩施,成立中共鄂西特委迫在眉睫。

恩施州档案馆副馆长 马兹河:“1940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钱瑛同志到恩施城郊五峰山中共施巴特委机关主持召开中共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南方局常委会议决定,撤销中共湘鄂西区党委,成立中共鄂西特委。”

鄂西特委,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何功伟任书记,马识途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刘惠馨任妇女部部长。鄂西特委的主要任务,就是撤离已经暴露的党组织和党员,避免党受损失。

恩施州文史专家 贺孝贵:“(中共鄂西特委)特别是成立了10个联络站,通过联络站的方式来应对当时的白色恐怖,(何功伟说)该转移的同志转移了,我再走,万一情况危急,大不了我再上山打游击。”

何功伟在武汉工作时就曾经受到过反动当局的通缉,因此,他在恩施的处境十分危险。中共中央南方局安排他撤离时,何功伟坚决要求留在恩施与敌斗争。何功伟不幸被捕后,党组织曾多方设法营救。

恩施州档案馆副馆长 马兹河:“周恩来在重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中央书记处发电报告——1月20日,湖北恩施陈诚所在地实行全城检查,凡有进步书籍之公务员学生多被捕,被捕去四百多人,内党员仅数十人,惟省委书记何彬被捕,现正在设法营救中。”

从1941年1月至1945年10月,也就是何功伟被囚禁期间,先后有602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青年学生在方家坝被集中关押、审讯。何功伟用字条、歌曲和书信,勉励他们坚定立场。

恩施州恩施市委理论信息中心副主任 张前琴:“(何功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用好红色遗产 激发奋斗力量

抗战期间,中共鄂西特委以恩施为中心,积极领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如今,人们走进位于恩施市五峰山村红岩组的中共鄂西特委历史陈列馆,可借助实物展览、场景复原、数字影像等形式,沉浸式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在中共鄂西特委历史陈列馆,由何功伟填词的狱中歌声被张贴在馆内的醒目位置,还原了那一段红色历史。

中共鄂西特委历史陈列馆讲解员 袁杭:“这些作品是何功伟在狱中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状态下偷偷写出的,因此显得格外有力量,也激励了大家怎样去进行抗争。”

像这样的红色遗产,在中共鄂西特委陈列馆内共有22份。通过历史照片、书信文字、绘画雕塑和影像资料,陈列馆生动呈现了抗战时期恩施地区党员同志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历程。

恩施市小棉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谭帼帧:“用歌声作为鼓舞战友同敌人斗争的武器,我看到了何功伟的乐观豁达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而在馆内的一块“湖北地图”的电子大屏上,呈现的红色革命影像引来不少学生驻足观看,红色历史被清晰还原、历历在目,红色精神变得更加可感可知。

参观者 张晶:“正如同我身边的这块透明屏,就向我展现了当时中共鄂西特委,就如何落实16字工作方针召开会议时的情景。”

今年,恩施对中共鄂西特委历史陈列馆进行了提档升级,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今年清明期间,每天有超过一千人前来学习。

恩施退役军人 王海:“英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符号,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深切为民情怀的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对党忠诚,始终追寻革命先烈的铿锵足迹,厚植为民情怀。”

恩施州恩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主任 李晶:“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弘扬是最好的纪念。通过开展清明祭英烈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王戎

恩施台 吴曦 张煌

通讯员 吴迪峻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