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 | 医疗队里的幕后英雄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门打仗,安排好衣食住行是打胜仗的重要基础保障。我们到达驻地,引入眼帘的是满目苍夷,房屋破损严重,厨房基本不能做饭,基础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没有任何生活物资,怎么办?前辈们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也行!我们要学习毛主席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立刻行动!联系医院修缮房屋和基础设施,收拾寝室,打扫卫生。阿尔及利亚物资比较匮乏,蔬菜品种有限,常年只有发芽的土豆、辣椒、洋葱、西红柿、笋瓜、生菜、包菜……法棍是他们的主食,蔬菜主要用于做沙拉,米是有霉味的战备米,他们不常吃,我们的“中国胃”难以消化。食不果腹不可行,毕竟这是一场维持两年的“战役”!
在这片国土上,首先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发挥医疗队的优良传统——种菜。我们马斯卡拉驻地临街,一楼警察把守,队员不能随便外出,二楼是寝室,三楼是厨房、餐厅、会议室,楼顶便是26批医疗队队长黄佳清带领大家整理出来的菜地。土是她们一点一点从外面搬上楼顶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在生活委员李爱玲主任的带领下,清理残枝、浇灌翻地、施肥、播种、盖上网,和鸟儿抢食(穆斯林国家不杀生,鸽子麻雀成群结队、吱吱喳喳)。我们把种子撒进阿国的土地里,精心呵护,希望像中阿友谊一样生根发芽并郁郁葱葱!
下班了,我们不能随便外出,没有地方散步,队友们就聚集在楼顶“侍弄”菜园,侃大山、拉家常,既慰籍了我们的思乡之情,增进了彼此之间友谊,不是团建胜似团建,又能抚慰我们的“中国胃”。我们还在阳台上养花,在花盆里种葱、蒜苗……夕阳西下,漫天的麻雀飞舞,倦鸟归巢,我常常驻足欣赏:夕阳、飞鸟、碧空、楼顶上菜园的一点绿,那种惬意能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相媲美。
闲暇时,我们会一起上街,买一些食材,由“宝藏奶奶”李爱玲主任亲制泡菜——早餐饭桌上的精致小吃。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林炎学大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变着花样给大家改善伙食:做馍馍、蒸包子、包饺子、做米酒……林大厨常说:只有你们吃好了,才能好好工作!谁说站在光里才算英雄?我们的林大厨在医疗队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何其有幸,我们相聚一堂,团结友爱,勤于劳动,因为劳动最光荣!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晒着几千年前的太阳,吹着北非的风,让种菜这一“中国情结”在异国他乡遍地开花,闪烁着中国农业大国的智慧光芒,他们把中国特色深深种植在非洲的土地上,有中国医疗队的地方就有奇迹!
通讯员:晏金荣
来源:28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马斯卡拉分队宣传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