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以留学生视角展现“一带一路”的湖北力量

  2023-10-26 16:06:21
分享到:

说起“十年”,你会想到什么?

或许,是陈奕迅的一首歌,是苏轼的一首词……

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路越走越宽!

10月25日上午,在湖北广电传媒基地,一张动态“一带一路”沿线地图格外亮眼。随着地图上一盏盏灯相继被点亮,湖北国际传播中心采访组也即将奔赴一个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路相连》大型国际传播行动正式启动!

留学生和所在高校代表点亮“一带一路”沿线地图


据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湖北企业参建共建了“一带一路”国家的2775个工程项目,不断刷新“湖北建造”的世界纪录和形象。

十年来,湖北累计培养来自183个国家的10万余名来华留学生,设立22所孔子学院、150间孔子课堂和“鲁班工坊”,成立11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在鄂留学生是湖北与世界的连接点,是多彩文明碰撞的参与者,是“一带一路”参与国携手繁荣的见证者。

湖北省外办副主任祝晓彬,湖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王彬,

与高校代表共同启动大型国际传播行动《一路相连》


据湖北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曹羲晴介绍,为充分展现“一带一路”上的湖北力量,深入挖掘“一带一路”沿线生动发生的湖北故事,在此次的《一路相连》大型新闻行动中,湖北国际传播中心的多路记者将与留学生一道,分赴亚非欧9个不同的国家,以留学生视角进行采访拍摄,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农业等方面的内容,讲述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共同发展的精彩故事,以个体化叙事展现宏大的时代主题。

大型国际传播行动《一路相连》共分为9大主题:

一粒芝麻种子如何漂洋过海造福非洲

一座桥梁如何翻山越岭通达民心

一所学校如何兼收并蓄培养“洋鲁班”

一根银针如何落地生根悬壶济世

一份爱情如何跨越山海忠贞不渝

一件件“中国造”商品如何远销异国他乡

一位留学生如何化身中巴交流的使者

一条中国造轨道如何串联起一个国家的南北“大动脉”

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如何领跑世界

该行动将遵循“三外”原则构建系列产品体系:以外国人作为故事的主角,打开国际传播的切口;以外国人视角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引起全球共情;用外交官和国际专家的访谈深化主题,实现广度、深度的完美结合。将推出一组海内外爆款短片,在湖北卫视、湖北发布、长江云新闻等湖北广电全媒体矩阵、Open Hubei 海外平台矩阵发布;组织一场视频征集大赛;打造一个“在鄂留学之家”平台。

湖北省外办副主任祝晓彬为参与拍摄的留学生授丝带


以此次新闻行动为契机,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11所高校共建国际传播实践基地,并正式成立“湖北国际传播高校联盟”。

湖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王彬向“国际学生实践基地”高校领导授牌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谢双林宣布:“湖北国际传播高校联盟”正式成立


参加启动仪式的还有多家涉外企业代表和湖北多个高校的留学生代表。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集团的副总经理刘力源表示,希望借助《一路相连》大型新闻行动这个活动,让企业的业务越做越大:“我们公司主要是做援外的农业项目以及进出口的双边贸易,希望通过《一路相连》的记录和推广,吸引更多的‍‍莫桑比克的企业以及中国境内的一些企业跟我们共同合作,然后在海外的加工、生产这些方面有一些突破。”

不少留学生表示,他们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湖北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希望通过参与此次新闻行动,讲述更多精彩故事,让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两个故乡。中南民族大学语言学的印尼研究生官诚谨:“现在中国和印尼的合作领域很多,比方说高铁、煤炭、线缆,这些项目助力了我们国家的发展。特别是9月份开通的雅万高铁串联起了印尼的南北方,让大家的出行方便了许多,我将和湖北的记者团队一起去展示这些振奋人心的景象。”





记者:刘晓丽

编辑:陈琬玉

编审:王汉斌

监制:余笑忠 荣江涛


责任编辑 陈琬玉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