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姓明星”遇上“百花奖”,尽显群文风采
一场大学生的文艺比拼,更是一场属于青春的律动!10月18日上午,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湖北广播电视台主办,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江夏区文化馆支持的第二届武汉市“百姓明星”大赛线下海选暨第二十四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驻区高校初赛,在江夏区汉口学院音乐楼如期举行。
本次比赛为期两天,共有来自江夏区近二十所高校,八十支参赛队伍,通过歌曲、舞蹈、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奏响了一曲又一曲青春之舞、青年之歌,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更诠释当代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使命担当,各具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
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及中国风元素,在本次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情景剧《中国青年说》,讲述着在那一段不朽的时光中,一代年轻人保家卫国、青春无悔的动人故事;歌伴舞《强国一代有我在》刻画着一代青年用奋斗、坚守、忠诚诠释的青春;双人舞《鼓与琵琶》的表演在细腰鼓和琵琶的完美配合中,将敦煌壁画中平面静态的舞姿搬上舞台;汉口学院带来的古筝与古琴重奏《酒魂》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国乐展现地淋漓精致。此外,比赛还融合了部分曲艺、音诗画、非遗展演等精品节目,更是推动着武汉群众文化艺术种类的融会贯通。
双人舞《鼓与琵琶》
据了解,今年“百花奖”大赛舞蹈类选手是最多的,他们以优美的舞姿、精湛的技巧与协调的配合,将观众带入一个个美妙的舞蹈世界。武汉体育学院舞蹈学教研室主任张焕婷介绍:“第一次来参加江夏区‘百花奖’比赛,这次我们学校带来了四个舞蹈:《唐印》、《坤道浮尘》、《花腰傣》、《茶飘香》,都是精编精排的群舞。既是我们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全方位展示、锻炼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素质。”
舞蹈《茶飘香》
“我经常参加江夏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很荣幸能够和这么多高校大学生一起同台竞技,很激动!既能够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丰富我的大学生活。”古典舞《茶飘香》的表演者邵佳怡表示。
在这样一场艺术交融的盛宴中,丝毫不缺乏学生创作气质的存在,“对口快板《三打白骨精》是我们为了参加这次比赛精心编排的曲艺作品,也是我和仇业昊首次登台表演,希望大家喜欢。”武昌理工学院的郭奇林激动地介绍着自己的新作,排练许久的节目得以展现,让他和小伙伴非常兴奋,有机会与众多高校学子同台,尽情地展现对艺术的热爱,也让他打心底觉得高兴。
对口快板《三打白骨精》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各大高校逐渐推出以该校学科专业为特点的特色节目,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带来的非遗茶艺展演《茶水写丹青》的带队老师张寻梅介绍:“我们学校是第三次参加江夏区‘百花奖’大赛。本次参赛带来的节目仿宋点茶《茶水写丹青》。点茶、焚香、挂画、插花是宋代风雅四艺,其中点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感谢主办方提供这样的平台,茶艺与茶文化专业是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身为茶艺专业大二学生,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使命也是责任,我庆幸选择了这个专业。希望以后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非遗技艺。”
茶艺表演《茶水写丹青》
大赛邀请了省级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同时为了保证大赛公平公正还设立了监审委。评委们认真聆听、观察和审判,从舞蹈技巧、表演水平、创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江夏区文联、舞蹈家协会主席朱泽民老师,也是本次活动的监审。他表示,江夏区“百花奖”大赛不仅有驻区高校,还有社团协会、街道、教育、区直各部门等十多场专场,与往年相比,今年参赛的群众更加年轻化,表演的水平也更加专业化,更具看点。
江夏区“百花奖’业余文艺创作大赛是江夏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之一。自1986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江夏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周蕊介绍:“今年的第二十四届百花奖是江夏‘文化名区’战略实施以来的第一届百花奖,我们非常重视,从3月就开始谋划,6月正式启动,群众参与度非常高、覆盖面广,共有200多个动态类节目参赛,其中驻区高校就报名了100多个节目,今年的百花奖我们还有了新的拓展,和武汉市群众文化品牌‘百姓明星’活动进行了嫁接联动,将优秀的节目推荐到市级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第二届“武汉市”百姓明星大赛线下海选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大赛专场海选遍布武汉三镇,走进了江汉大学、湖北省老年大学等地,10月25日、26日将走进武昌区群星剧场举办社区专场海选,期待大家踊跃报名,展群文风采、享文化盛宴。
记者:孙应繁 实习生王俊驰
审核:肖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