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湖北人丨董必武:长征妇女工作队里的"胡子队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长征胜利80周年。在纪念建党95周年的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0年前的长征壮举的确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为什么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红军将士们能不畏艰险矢志不渝?而其中的湖北人又因为怎样的壮举,赢得全国人民的广泛赞誉?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时,董必武49岁,是军队中年龄最大的几位元老之一。
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考取过晚清的秀才,也到日本去留过学,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马列思想。五四运动后,董必武在武汉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参加过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革命的队伍里面,董必武是一个文人,他创办过武汉中学,历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苏区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征途中,年近半百的董必武,被任命为中央纵队卫生支队妇女队的队长。
妇女队里有30多名妇女干部,老弱病残孕各种类型都有。为了躲避敌机袭击,妇女工作队大多是夜间行军,而且不准点火把。孕妇生产遇到紧急情况,董必武总是让别人先走,自己和医生留到最后,等到婴儿平安降生后,他才护理着产妇一起追赶队伍。
考虑到董必武已经年近半百,中央分配给了他一匹马,可是董必武很少骑,不是用来驮书,就是用来驮粮食,要不就是让伤病员骑着,自己则拉着缰绳在前面引路,实在走不动了,他就拖着马尾巴一步步往前跟。
靠着这种乐观与无畏,坚贞与忠诚,董必武率领着30多名革命女战士,四渡赤水,长途奔袭,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行程两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长征胜利后,董必武继续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抗战时期,他多次代表中共与国民党展开谈判,1945年还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发声。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4月27号,开国元勋董必武与世长辞,享年90岁。
董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他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无论是身处逆境、险境都矢志不渝
他是湖北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中
敢于斗争、敢于奉献的楷模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来源:湖北综合
策划:童文龙
记者:张晓娟 李晓笛
编辑:袁泉 张嘉钊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