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2023年第三季度“荆楚楷模” | 从“天安门护旗手”到“全国农机手”

长江云新闻  2023-09-28 08:50:19
分享到:

2009年,杨愉锐入伍,成为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一员。2011年退役回乡创业,流转土地2000多亩创建锐兴家庭农场,成为全省标杆家庭农场。2016年借助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平台,练习农机技术,服务三农,成立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购置150台套先进的农业装备,引进全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以及水稻侧身施肥技术,使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每亩增收300元。七年来,通过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营管理方式,带动3个村45个贫困户年增收4000元,脱贫致富;在校期间,提升专业本领,成为全省“技术能手”。杨愉锐对党忠诚,认真钻研,最终成为技术能手、致富能手、乡村脱贫攻坚领头羊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央电视台《三农群英汇》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2022年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黄冈楷模等。在周梓村村民的推荐下,杨愉锐当选为大金镇周梓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也是大金镇最为年轻的村支部书记。

甘于奉献,立足本职

杨愉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于2009年参军入伍,后入选到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先后荣获“先进个人”和“优秀士兵”称号。他坚决牢记领袖训词,忠诚履行使命,过硬的职业素质,严谨的军人作风,把“坚守就是奉献”作为自己的职业座右铭,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退役后,他放弃留在北京国企的薪酬丰厚的工作机会,为了振兴乡村事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机手服务三农。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歌可泣,也没有电影里的英雄壮举,但是他始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守好他的本职工作。这些平凡的日子和平凡的工作岗位锻造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过硬的职业素质,严谨的军人作风。

从农机手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为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的需要,杨愉锐在2016年1月借助武穴市锐彦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平台,和合作社社员一起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他秉持千难万险不放弃的信念,从集资到发展社员、从技术到服务,努力联合社员一起把合作社做强做大。

目前合作社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办公楼、机棚机库、粮食仓库、桔杆收储中心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拥有各类先进农机具200多套,发展社员150多名,流转土地2700亩,作业面积年15万亩,农机作业纯收入1050万元,农机手年均收入达7万元。在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表彰,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黄冈市“农机示范合作社”,“湖北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学习为本,积极进取

从“湖北机王”成为大学校园的“佼佼者”。在创业中杨愉锐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有效夯实自身的理论根基。2019年通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习现代农业专业,提高专业理论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查阅图书资料,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农机技术培训,熟悉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不断攻克农机维修难关,积极参加各类竞赛,通过以赛促训,不断完善技术理论与实操技术,最终把农机事业做强做大。2017年-2020年连续四年参加农机技能竞赛,在2017年第二届湖北省“东方红”杯农机手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获得全省农机操作与维修个人赛第二名。比赛后,杨愉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在2019年第四届湖北省“工匠杯”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农机维修与驾驶操作竞赛个人赛冠军。冠军奖品交接仪式在他合作社举行,省、市各级领导出席交接仪式。杨愉锐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及“农机修理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在2020年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选手"荣誉称号。 

创新创业,共同致富

杨愉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不忘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一直支持着村里的父老乡亲摆脱贫困。他积极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农机培训中心,为农机手提供操作技术以及日常维修保养技术的培训。让机手在农忙季节,能够及时的排除简单机器故障,保障农忙季节不误工不误时,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作业收入;为包括脱贫户在内的农户提供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培训,让农户及脱贫户多一份就业岗位,多一份收入,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2017年,村里的土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难走,他投资50余万元,把家乡的1公里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再加装好路灯,大家晚上走路再也不怕摔了。2019年,他通过建立与脱贫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创新模式,让脱贫户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打工收入”的叠加收益,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合作社先后与周梓村、下周煜、涂秀六三个村45户精准扶贫对象签订了“五位一体”扶贫合作协议,每户年均获利4000多元,并一次性发放红利11万元。杨愉锐通过开展作业帮扶,为脱贫户提供免费作业、免费技术指导,为周边脱贫村农户减免作业费用50%;通过就业帮扶,为脱贫户优先安排就业岗位,免费提供岗前培训指导,带动本村部分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2万多元。;在丰收年份或国家重大节日期间,合作社出资为贫困户购买生活用品,瓜果蔬菜,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他心系乡亲,主动走访慰问23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疫情爆发初期,为支援抗疫,杨愉锐联系武穴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5000元,展现青年担当。

2020年汛情期间,杨愉锐多次组织合作社召开理事会,应对洪灾积极引导合作社社员到荆州学习先进的全新的硬地硬盘育秧技术。先后同社员一起投资30万元引进全新的工厂化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以及测深施肥技术的应用。带领合作社提前育秧,积极推广新型育秧技术,提升秧苗品质数量,保障秧苗基本供应,确保在洪水退去的第一时间抢种,尽最大限度帮助种植大户挽回更多损失,使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合作社育秧情况还被武穴融媒体中心、央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1年,他又支援随州等地抗击水灾,捐赠水泵10台套。2021年他先后获得学校“道德之星”和“黄冈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勇于担当,扎根基层

自从担任周梓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以来,杨愉锐以走访群众为突破口,不断深入了解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立志要为村里作出新贡献。他了解到周环垸周旺生的家庭出现变故,劳动力缺失,及时为周旺生家申报边缘易致贫户;他为解决多年以来困扰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多方努力为周梓村通村路硬化建设申请指标;为了改善现有居住环境,他团结党员群众大干快上,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90后的党支部书记、主任杨愉锐生动与党员群众,要始终站在大局上谋发展促振兴。他始终保持军人的素诠释了这句话。他说,现在的自己是一把“锤钉”,唯有苦下功夫,脚踏实地,才能不负组织,不负群众;他还是一条“纽带”,紧密连接着党委政府养,优秀党员的作风,下定决心要做好周梓村的“家长”,将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锻造成乡村振兴的“尖刀班”。

怎么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远?杨愉锐认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将乡村打造为优秀人才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高地”,提高农村青年人才的社会地位,通过政策倾斜,金融支持,职称评定等举措,让他们感受到农业是一份体面的职业;大力引导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让年轻人觉得有舞台,有奔头,用事业把年轻人留在乡村。

(来源:长江云新闻 责任编辑: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