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2023年第三季度“荆楚楷模” | 守护“中国速度”的铁道工程师

长江云新闻  2023-09-28 08:46:05
分享到: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以奋进之姿奔赴世界,惊艳世界。当一列列火车飞驰在祖国大地时,你可曾想过它的安全保障?

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科学有效地维护如此庞大的铁路网,必须有与之匹配、技术先进的大型铁路工程机械。线路要安全稳固,钢轨要定期打磨,接触网要电力通畅……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号称铁路“关键先生”的工程师20多年如一日的创新与研发。

他主持、参与研发铁路工程机械产品种类超过30种,在全国18个铁路局推广运用,并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助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他牵头起草1项国家标准和4项铁道行业标准,获得授权专利44项,发表论文及专著6项,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变。

他,就是国家正高级工程师,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机械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王江。

21年来,王江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先后获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奖、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最美铁路人”等荣誉,并多次荣获“铁道科技奖”“襄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襄阳市科技成果鉴定奖”。其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研发30多种轨道设备,保障铁路“提速”

2001年,就读于西南交大机械工程专业的王江,面临着毕业前的人生选择。那时,中国铁路已进入飞速发展期,而与之配套的铁路轨道巡检、道岔换轨、电力检修等设备,却还处在依赖人工的落后状态。

善于思考的王江心怀着在铁路工程机械领域干出一番成绩的热情,选择了在轨道工程装备领域较为知名的金鹰公司。他从准备车间、结构车间、试验车间等基层岗位学习交流后,于2002年来到产品研发部,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轨道作业车的品质提升。

千里铁道要做到安全畅通,离不开牵引设备和运送物料人员的轨道作业车,而那时全国通用的轨道作业车,性能不稳定,效能也比较低下。如何提质增效?王江在慢慢摸索中,对作业车的传动系统、电力系统等进行改良,参与开发了采用动力下悬布置、液力传动方式的通用底盘,大大提升了车辆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实现了铁路工程机械从“手动挡”到“自动挡”的飞跃。

随后,王江开始着手对打磨车、稳定车、接触网作业车等一系列铁路工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04年组建研发小组,启动了100km/h、120km/h、160km/h铁路工程车辆的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改造工作。

数十种产品,几十家用户单位,上万种零部件,王江和团队成员多方收集信息和建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不断调整产品参数,最终成功实现了三大速度等级产品的模块化设计生产,他相应研发的30多种铁路工程机械也在全国铁路系统推广运用。

由王江首创的轨道综合巡检车,集成3D成像激光扫描等高科技装备,可对铁路轨道、接触网悬挂件、钢轨踏面、轨道扣件、通信电缆等各种设备进行一体化智能检测。其研发的道岔大部件更换车组,解决了过去更换一个道岔需要调度三四个“天窗点”,几十个人共同协作的难题,现在一个人操作设备,在一个“天窗点”内就能完成。

当前,在铁路运力得以最大程度释放的同时,铁路保障的“关键技术”也因为王江的研发创造,实现了同步“提速”,为交通运输经济增添了强劲动力。如今,在祖国万里铁道线上,平均18公里,就有一台王江和团队共同研制的铁路工程机械。

研制96头钢轨打磨车,填补国内空白

今年5月,在“走读中国”中外网络媒体交流活动,15国记者在中国高铁上挑战“立硬币”,久立不倒的硬币展现了高铁的平稳与舒适。车稳需路平,高铁对钢轨平顺度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先进的大型打磨设备来养护,铁路“关键先生”王江责无旁贷。

2006年,不到三十岁的王江被任命为“十一五”养路机械项目——96头钢轨打磨车总体设计师。当时,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掌握。憋着一股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劲儿,整整三年,王江和团队几乎吃住在单位。

模拟不同作业环境,王江和团队成员设计了两万多张图纸,破解26项技术难题,制定了100多项技术规范,终于在2009年研发成功。王江团队研发的全国首台超大型钢轨96头打磨车,打磨时速可达16-18公里,实现了各种工况下速度误差不超过每秒14厘米,比国外同类设备减少近一倍。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拿下打磨控制系统!2012年,王江带领团队再次启航,15名工程师组成打磨实验室,通过打磨小车的作业工况进行反推,开展逆向设计。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钢轨上模拟不同作业环境,先后采集了1000多万条数据。

2022年,自主研发的打磨控制系统终于达到量产标准,将打磨车作业后钢轨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了6微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10。经测试,新系统在打磨精度上优于进口产品4微米。王江长舒一口气:“这意味着我们让一根钢轨的使用寿命提升了5年。”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产品走向世界

中国高铁走向了世界,让中国铁路工程机械像中国高铁一样服务全世界,成了王江最大的心愿。2017年,王江接到为青藏铁路研制专用工程机械的任务,他要在挑战高速、高原、高寒中,为自己积蓄腾飞的力量。

高原铁路对设备发动机功率、低温启动能力、橡胶件密封、防沙防尘等提出了极高要求。在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王江和团队克服高寒缺氧等高原反应,顶着低氧、严寒、烈日、风沙的考验,反复计算、选型、验证,先后采集了柴油机功率下降数据2000多条,测试了15种液压密封件的性能,试验了多种电气元件的绝缘性能,顺利调试出能经受住高海拔考验能的大功率重型轨道车和打磨车,让产品能够征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青藏铁路维修养护中大显身手。

2014年,公司参与新加坡一项工程车项目投标,王江和团队精心设计了成套定制方案。但在交流会中,新加坡代表提出一个新要求:希望针对轮重减载率增加静态测试。其他投标方认为自己的车型已有成熟运用经验,不需要进行测试。王江则二话不说,连夜研讨方案。第二天一大早,当王江把项目测试方案摆上会议桌时,新加坡代表感动地说:“中国的定制服务和效率令我们敬佩!”最终,该公司一举中标,打破了新加坡市场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近几年,王江所在的金鹰重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投身国际市场竞争。王江研发的设备也先后中标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埃及斋月十日铁路等项目,多功能作业车、配砟车等18种产品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一次次实践和磨砺中,王江所带的研发团队,7人全部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该团队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第十八届“铁路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来源:长江云新闻 责任编辑:吴松)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