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度“荆楚楷模” | 扎根基层30年的“司法官”
地处三县(市)结合部的石龙镇是湖北省中部的一个偏远山区乡镇,这里曾是血吸虫爆发的疫区,民风彪悍、矛盾多发。1988年,范道贵以部队干部身份转业回到了石龙镇,他从司法助理员到司法所所长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在单位同事眼里,范道贵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各项业务工作年年考核都名列前茅。在党委政府眼里,范道贵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向组织提半点个人要求,他干事有责任心,对群众有爱心,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人民调解“五明”工作法,不愧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在人民群众眼里,范道贵是他们的亲人,他以“献身司法,情系百姓”为座右铭,三十年如一日扎根石龙坚守初心。镇上的群众可能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一定都熟悉他的身影,并亲切地称他“范司法”。
他是不忘初心的践行者
由于人手不足,范道贵一人扛下所里各类大小事务,而乡镇的调解任务重,社矫人员监管责任大,通常一年下来,参与和指导调处的各类民事纠纷就达80余件。为了妥善处理一些紧急突发的纠纷事件,维护当地和谐稳定,连续几天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也是常有之事,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他积劳成疾。
2016年10月31日,处理完一天的公务,范道贵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石龙家中,晚上9时许突感身体不适倒地抽搐至不省人事,好在第二次晕倒醒来后强撑着拨通了儿子的电话,亲人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在检查过程中又查出患有Ⅱ型糖尿病,现在全靠打胰岛素、吃药维持,体重一度暴瘦20斤。范道贵的爱人和儿子都没有稳定的工作,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人都心疼他,多次劝他爱惜身体,希望他能将工作放一放、缓一缓,但他总是宽慰他们说不碍事、挺得住,只要政府、群众需要他,一声召唤,又立即赶赴第一线。
他是迷途羔羊的引路人
“我不服,明明是他们先动的手,我怎么就成罪犯了。我这钱也赔了,刑也判了,乡邻间也传开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新入矫的王某年轻气盛,因讲哥们义气重伤他人,在初次见到范道贵时情绪低落表现消极,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偶尔还给他找点“麻烦”。
“年轻人讲义气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能意气用事!”面对王某的抵触情绪,范道贵以朋友的身份,多次到其家中走访,与他交心谈心。
在后来的矫正改造过程中,范道贵发现心理辅导和走访谈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王某有了不小的变化,但内心还是没有真正振作起来。
“唉,我这文化程度不高,又是犯了罪的人,现在出去找工作也找不到,家里为了给我凑赔偿款已经是债台高筑,我是没有什么将来可言了。”谈到以后的打算,王某忧心忡忡,心灰意冷。
“只要你想踏踏实实的把日子过好,办法就一定比困难多,前面的山我们一个一个爬,遇到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解决。”为了帮助王某重拾生活的信心,他再次与王某促膝长谈,了解到王某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养殖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范道贵的耐心帮助下,王某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决心痛改前非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创业之初王某在钱的问题上犯了难,建舍、选鸡苗样样都要钱,家里的欠债还没还完,这哪还有钱给他创业。范道贵二话没说,及时伸出援手为他担保贷款10万元,帮其度过了难关。
到了年底,王某的养鸡场盈利3万余元,淘得第一桶金的他精气神足了。两年后,在范道贵的跟进帮扶下,王某扩大养殖规模,还主动帮助乡亲一同发展养殖业致富,养鸡场年利润达到20万元。
“是范所长的鼓励,让我有了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是他帮我择业、选项目、找资金,不但为我找了一条致富的门路,还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的命运。我一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勤劳务实的好公民。”解除矫正时,王某写下这么一段心得体会,此时的他已经与刚入矫时判若两人。
他是群众挂念的贴心人
在他办公室的书柜旁挂着一幅锦旗,“秉公执法,情系百姓,廉洁维权,为民解忧”这十六个字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内心的真情表达。
“范所长,我这一把年纪了,赚的都是辛苦钱,你可得为我主持公道啊!”2009年的一天,家住河南鲁山县的靳老汉满脸疲惫和无奈,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范道贵,恳请帮他要回一笔13年都未能收回的欠款。
“您别急,先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跟我说。”范道贵连忙上前搀住这个无助叹气的老人,坐在他的身边听他细细道来。
原来,靳老汉曾为石龙镇的刘某在五三农场承包的碎石厂托运燃煤,期间刘某欠下运输款13860元并承诺春节前付清。靳老汉多次从河南来到京山索要欠款都被刘某以企业不景气等为由拒绝,这一拖就是13年,而这一次收账竟被刘某直接赶了出来。靳老汉做的是小本生意,年岁大了,跑一趟也很不容易,如今眼看辛苦钱打了水漂,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范道贵理清了事情的缘由,立即为老汉安排好住所,承诺帮他讨回公道。第二天便找到村治调主任与老汉一道,找到刘某说明来由了解情况,竟不想刘某态度蛮横,直接将三人拒之门外。范道贵没有放弃,随后几天,他一直守在刘某家门口,逮着机会就给刘某讲道理、讲法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该事件中刘某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凭借着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促使双方达成分期偿还的协议。
拿到第一批偿还款时靳老汉感激的热泪满眶,紧紧握住范道贵的手说,“我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拿到这笔钱啊!”为了让老汉少跑路,范道贵主动提出帮忙督促刘某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做好后续结款工作。时至今日,逢年过节,范道贵都还收到靳老汉的祝福短信,感谢他帮忙讨回血汗钱。
他是一方安宁的守护者
他自觉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带领京山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进驻人员主动适应社会矛盾新变化,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功能整合为抓手,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面对涉企民商事调解案例类型繁多以及案情复杂的情况,他积极利用矛调中心平台作用,勇挑重担,组织调解员积极走访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主动调解多起涉及市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案件,为企业调处标的额过百万至千万的案件有50余起,取得了良好的调解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他还坚持创新调解方式,坚持提升案件调解质量,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参与调解工作,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尽最大限度地通过调解化解矛盾,他独创的“四个走在前”即调解走在法律援助前、调解走在诉讼立案前、调解走在上访信访前、调解走在劳动仲裁前”工作模式受到广泛称赞。
三十多年来,范道贵累计服务接待办事群众25000余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0余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00余起,开展法律服务解答群众咨询15600余人次,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50余人,无一人脱管、漏管、重新犯罪。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他的坚守和付出!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理成大事。”这是范道贵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忘我工作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两级先进工作者、“十佳政法干警”、荆门市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因人民调解和普法工作完成出色两次被省政府表彰,也曾获得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湖北省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共产党员》《湖北法治》等多种媒体刊载宣传。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靠精湛的业务素养,也源自他质朴的人民情怀。对于同事群众对他的褒奖,他总是谦虚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能辜负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
范道贵凭着一颗执着的心,怀着满腔对广大群众的爱,用实际行动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用他耐心体贴的工作作风化解了一件件纠纷,用他细致入微的教育方式平息了一起起矛盾,从而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敬重。
(来源:长江云新闻 责任编辑:吴松)
